2011年7月刊——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光伏行业如何度过转折期?
短期内影响光伏市场的因素
黎明前的黑暗?
本刊已经于今年二月刊登了《倾斜的天平——光伏行业中的马太效应》一文,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做出赘述。
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
王亦逾认为尽管今年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对于大品牌的厂家来说市场仍然是供小于求的,而二三线光伏企业的日子则变得非常艰难。根据IMS Research的预测,2011年上半年,年均产能将达到35GW,远超市场需求的19GW。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产能释放率仅会有一半左右,而如果计算上订单集中到大厂的比例,中小企业的日子将变得无比艰难。
一位参加Inter Solar的组件商对笔者说:“看明年谁能活下来就会有大的发展。”但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王亦逾悲观的认为市场可能步入长达18个月的缓慢发展的调整期,但从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市场很可能步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当然也不排除再次爆发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意大利市场尘埃落定后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屋顶系统不设上限,这将快速推动意大利市场发展。由于屋顶系统业主分散,因此反映到对市场的影响方面较为缓慢,但相信在三季度结束前会对市场起到刺激作用。不过新的Conto Energia首次对欧盟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补贴,如果在欧盟范围尤其是德国推广开来,这将是对中国企业的沉重打击。而目前由于中国生产成本较低,已有更多的德国企业开始寻找在中国代工,在此次本刊的调查中,意外的发现,不仅中小厂家乐于提供代工服务,一些大中型厂家也可以提供服务,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的冷淡。
而德国在意识到补贴下降过快后,宣布7月1日不再下降补贴,6月16日,德国联邦环境局局长Katherina Reiche表示:“一季度新增光伏系统安装量只有700MW。”如果再降低补贴,德国光伏安装量不可能达到原本预期的3-3.5GW,因此可以预期的是下半年欧洲光伏政策将趋于平稳发展,而随着德国宣布关闭核电站后,2012年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市场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后方,前不久能源局官员也透露光伏电价降至八毛,规模化发展可期。2015年总安装量达10GW的目标很可能远远超出,到2020年达到50GW的安装总量,这意味着近几年中国光伏市场每年会有接近成倍的增长。
但有数据显示当前组件厂商手中的库存已经超过了10GW,而2010年这个数字是5GW左右,在欧洲政府小心翼翼的试探下,如2009年底一般快速消化掉库存似乎大不大可能,而且即使熬过这个2011年,市场转暖后仍然会出现新一轮的扩产热潮,届时仍旧会出现过剩的可能,因此光伏行业的话语权几乎永远掌握大大企业手中。更不幸的是,中国政府对光伏的支持中小企业几乎是享受不到的,减免税收、贷款、科技等支持只掌握在大企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