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玩家如何平衡大数据的价值与安全?
5月24日,2018上海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峰会暨第三届上海BOT数据智能创新应用国际大赛发布会(以下简称“大赛发布会”)在沪启动。相比于2017年大会聚焦在智慧医疗和智慧金融领域,今年则更多地关注汽车智能和新零售话题。
讲到BOT,它是一个通过文字聊天进行交互、帮助用户完成一些琐碎任务的智能机器人。通过网络交互,企业可以得到用户的信息数据。那么,本次大赛上,BOT与智能汽车进行网联,而且在新零售方面与客户进行交互,收集数据。
大数据渗透车企的供产销
说到底,这一切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但大数据对汽车的智能网联到底有什么价值?在本次大赛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刘峰强调,“汽车智能网联的价值在于它的应用”,而大数据的价值则是其应用实现的先决条件。
其实对汽车行业内部来说,不论是企业自身收集的大数据还是第三方企业的数据建模,都有助于汽车企业的创新性整合。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过程中,自动驾驶所需的感知、决策、控制系统都依赖于大数据采集的各种场景。
以沃尔沃无人驾驶技术为例,2014年中旬,首批沃尔沃自动驾驶汽车在瑞典哥德堡市的公共道路上进行了日常交通状态下的行驶;2017年1月,沃尔沃在底特律车展宣布启动了首个真人测试项目。在大数据参与下,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更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说,数据库中应用场景的建立其实是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完备程度也决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水平。
而对汽车产业内部不同行业来说,大数据促进了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各企业间的融合。例如上汽与阿里合资产生的斑马就是一个企业融合的典型。而且上汽持续推进数据湖的技术,今年6月,将把数据湖的部分内容进行开源,也将联系整个开源社区进行业务合作。刘峰表示,“数据在汽车行业大量产生,我们在研究数据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而且为所有行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开拓创新的数据应用,创造智能汽车的新价值”。
大数据应用的另一个价值体现在汽车的新零售方面。阿里云大数据零售业总监吉志刚在本次大赛发布会上讲到:“新零售里面最重要的是信息流”。经销服务商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所分享的用户信息、车辆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另外,基于车主信息、消费习惯、驾驶行为、车辆状态等数据,经销服务商能够完成客户画像,有针对性地推送服务信息。而且在售后服务环节,从维修保养、汽车保险到汽车租赁、停车指引、二手车销售及回收方面,均可受益。
价值与安全兼顾步履维艰
现在看来,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各个脉络,但大数据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国内获取驾驶场景数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鉴国外数据库,二是企业自采自用。但中国交通状况复杂,国外数据难以实现本地化。而企业自采自用的方式也存在数据量和类型都不足的缺陷,况且各有差异难以实现业界共同使用。
在各类企业收集了大量数据的背景下,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又该如何保障呢?在去年的黑客大会上,曾经有两位电子工程师公布了丰田普锐斯和福特翼虎安全系统详细的操作方法。无独有偶,在不久前,奇虎360破解了特斯拉的应用程序。从这一层面来讲,用户的隐私和信息会有被盗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行车安全将无法保障。
谈到用户的数据被盗问题并不是危言耸听,以往有过许多数据泄露例子。就在2016年,一位俄罗斯黑客盗取了2.723亿电子邮箱信息,其中包括4000万个雅虎邮箱、3300万微软邮箱以及2400万个谷歌邮箱。盗取的信息流入黑市并被进行出售。可想而知,我们平时接到的营销电话及短信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信息被盗,或者拥有用户数据的企业进行对外销售。而这种数据泄露也将成为危害社会稳定安全的隐患。
对整车企业来说,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忧虑,更多的或许不在安全自身,而在于开放带来的企业大数据被“拿走”。如同上汽与阿里的合作,具体为上汽的整车与零部件开发、汽车服务贸易等与阿里的‘yunOS’操作系统、大数据、高德导航等,整合双方线上线下资源。单从这一层面看,二者的合作依然停留在相对外围的生活服务数据的整合和系统搭建共享之上,而非在更深层次的大数据层面。
这样看来,在车企自身或者联手第三方企业应用大数据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过程中,如果大数据的价值与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平衡,那么,“聪明”的智能网联汽车也许反而会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