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保巨头”桑德集团要布局能源互联网!
战略:工业4.0
这个行业的趋势之一是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未来,我们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我们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
我 们国家制定了2025年的工业化战略,我们希望我们能比国家提前5年实现2025的工业4.0,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电池是可以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是要求 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产品。很多人问我桑顿的生产线有多少人,我想说未来我们的车间会实现无人化生产,不分白天黑夜均由机器人生产,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产 品的品质和质量。
另一方面,我们将来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的产品,而且是全自动化的生产。通过不断的调整工具、模具和管理来进行生产。这些网络化的生产设备包括云工厂、物联网、互联网、运输机器人和立体式仓储车间等。
未来:电池云平台
桑德在环保行业里,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结合,我们希望桑顿也能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
我 们目前正在建设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锂电池云平台。未来,我们的每一块电池都会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监控,我们会掌握每一块电池的位置、电量,监控这个电池的 安全系数,包括离开生产车间、在汽车装配之前,以及电池废气以后,我们都可以准确了解这个电池的参数。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未来电池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也提 高了电池在仓储和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而且,我们的锂电云平台还是免费的、开放的。这个云平台不针对我们自己生产的电池,其他同行企业同样可以使用我们的平台对电池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我们便很容易就能掌握电池行业的大数据,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对电池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研究,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电池水平。
充电桩管理:易泊充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充电桩管理和停车管理的云平台。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充电桩建设速度却很慢,很多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在充电时都不是很方便。另外还有很多做充电桩的企业,找不到用户去充电。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就像滴滴和快的一样,做一个平台,使充电桩的用户找到车,使车能够找到充电桩,我们希望所有的充电桩都能互联互通。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哪个位置有充电桩,而且这个充电桩是可以提供使用的。
此外,在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停车位异常紧张,但有很多小区由于业主白天上班停车位是空的,得不到有效利用。我们会做一个互联的平台,使停车位置在手机上是可视的,每个家庭或每个客人的停车位愿意和大家共享,都可以看到,在与大家共享的过程中,是可以获取停车收益的。
目前这两块业务我们都在开发,我们不做硬件,只做软件平台,这样的大数据平台对产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生态链系统
桑德集团有一个桑德云。目前我们有国完整的、规模最大的环卫产业链,已经有100多个环卫项目,我们所有的环卫项目、环卫工人、环卫设施、环卫作业的管理,全部已经在云上。
我们还有一个基于再生资源的2C和2B的和一些园区的再生资源的云平台,加上我们的电池云平台,将来我们可以形成很大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的资源共享的话,我们可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和便利人们生活的新服务。
我 们也不拘泥于环保行业和锂电池行业,因为行业的跨界能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打造一个生态链系统。桑德集团在环保 领域有投资、有建设、有设备制造、有运营,而且各个板块之间存在协同。同样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会形成一个生态链条,我们做材料,做电芯,做电池分装,也 会做电池管理系统,做电池云平台,做二手电池的回收体系等等。将来围绕这个链条投资孵化的平台,形成一个闭环,原料变成废品再到原料的闭环,在这个过程中 不但有我们的参与,也有我们合作伙伴的参与。
这个产业的规模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形成产业金融,包括供应链的担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投资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链条的嫁接能使我们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桑顿的愿景是:未来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方面成为一个大型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不仅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引领者。
我对桑顿新能源有一个庞大的规划,前面谈到了一期、二期、三期,加起来投资有140多亿。这个园区做完以后,保守的规模将达到千亿级。
很幸运我们撞上了两个风口: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能源互联网的风口。我很想抓住这两个风口,尽管前面的路很坎坷、有很多的挑战,但是我想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还是很有机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