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2017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在已落幕的2017年,国企改革“施工图”能否落地见实效被抱有极大期待。分析其原因:就改革的操作性而言,在完成国企改革“1+N”的文件体系搭建后,国资国企系统亟待在实践中涌现出大批活力充沛、创新力强的改革样本,推动改革进程向纵深挺进;就经济环境来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旧动能转换乏力、杠杆高企等问题持续存在,通过改革“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成为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
文: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
原载国资报告杂志18年第4期
受制于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管理机制,地方国企改革攻坚克难的迫切性尤为突出。“假如畏难,不敢迎难而上,那势必将再次错失重要的历史性时间窗口。我们必须背水一战,打赢国资国企改革这场攻坚战。”站在2017年起点上,时任山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一新的改革宣言,某种程度上传达出诸多国企改革“操刀者”的心声。面对内外交迫的发展环境,唯有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实质性突破,才能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落在实处。
回眸2017,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突出的共性在于清晰地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处僵治困,突出转型升级,实施重组优化布局结构。但共性之中,个性迥异。不同区域国资国企基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其对改革路径、发力点的探索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如广东以战略性重组为抓手推进国企改革;河南、湖北、陕西等中西部“处僵治困”力度空前;东北振兴则聚焦混改,精准发力。
国企改革,力求绵绵发力,更要谋变求新。为了勾勒2017年地方国企国资改革脉络,《国资报告》记者搜集整理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公开材料,从中梳理逻辑,提炼经验,发现2018年国企改革的深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