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一文盘点全国两会中的新能源建言!
2023年全国两会上,有关新能源的话题,仍然是大家瞩目的焦点,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众多提案。小编整理了相关建言,以飨读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
钱智民: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
近年来,相关部门、各地区和企业积极规划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
为此,钱智民建议对参与风沙源地光伏治沙等项目的企业,在沙化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家电投在产业布局、开发模式及技术研发上具有先发优势,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牵头开展技术、产业、金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南存辉: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出台户用光伏相关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南存辉指出,中国正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在进一步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方面,建议在风光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倡导先进技术占据一定比例,留存10%的空间作为创新技术竞争配置要求,通过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南存辉同时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优化商业模式,通过1+N模式,明确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竞选,激活市场活力。因户用光伏对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共富模式探索意义重大,国家正大力推进户用光伏产业发展。但部分地方受变压器限容、整县推进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备案并网流程复杂等因素影响,户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制约,不利于“双碳”目标实现。
南存辉因此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呼吁不应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
此外,建议进一步优化户用光伏的备案、并网流程及要求,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统一电网接入要求,简化业主电站建设流程。
南存辉表示,在户用行业发展过程中,应鼓励国央企与民企强化深度合作,共同联合开发。同时出台户用光伏的准入门槛、建设标准、运营资质等规范要求,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刘汉元:建议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支撑“双碳”目标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2022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供应量达9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81万吨,进口9万吨。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7800亿千瓦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硅能源产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
然而,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2022年,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国内多地出现电力短缺,山东、四川、浙江、安徽、江苏、云南等省份均出现季节性限电限产,导致硅能源等绿色高载能产业在需求旺季被迫降低负荷运行,对晶硅光伏产品的按时供给和交付带来一定影响。
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汉元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
他同时提出,将硅能源产业的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当前我国出现的电力短缺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建议加快硅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硅能源产业的能源正向回报属性,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同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刘汉元还建议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李东生:中国光伏企业要加快完善全球产业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目前全球光伏产能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主要应用市场如欧美等国本土化制造诉求强烈。为规避贸易壁垒风险增加,中国光伏企业需要逐步构建其海外建厂等全球化能力,以获得更大市场空间。李东生认为,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对此建议中国光伏企业要加快完善全球产业布局,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推动供应链的全球化和海外的本土化经营,实现经营规模增长。此外,光伏企业要适应全球能源市场需求,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且有着深厚的全球化市场能力、供应链与工业4.0制造方式的积淀。
张庆生:强化氢能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
氢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受经济性、技术水平及应用场景的制约,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张庆生建议,进一步优化国内氢能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延续氢能交通领域支持政策。同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应用方面的有关鼓励及支持政策的出台,如:对于绿氢生产或消纳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并在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政策等。
建议加快统筹建设氢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增强氢能在船舶、机车、冶金、化工、储能、发电等领域的标准规范覆盖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监管体系,有效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制储运用”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统一高效的氢能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建议加快氢能交通产业链发展,一是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明确支持加油站依法依规开展加氢站、充电站、换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规划、报建、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并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三是进一步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速度,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建议加快绿氢产业链发展速度,加强绿氢产业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规划一批绿电制氢、储氢、用氢重大工程,有序推动绿氢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化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供氢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用氢示范群。加速绿氢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和示范,完善碳标签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氢能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和技术规范,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
阮英:打造西部氢能走廊
——全国政协委员、兰石集团董事长阮英
发展氢能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超过22个省(直辖市)发布氢能发展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国家级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
阮英表示,从总体看,各地氢能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领域,全产业链发展基础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形态比较单一,发展路径尚在探索阶段,个别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
从区域看,我国西部地区同样面临上述短板弱项,但同时具备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一带一路”通道区位优势。以甘肃为例,截至2022年底,甘肃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651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3258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50.01%。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富集的风光发电资源为氢能产业提供了天然支撑。
阮英认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城市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空间分布稀疏,呈带状走廊模式明显,因地制宜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潜力巨大。同时,西部地区资源型企业居多,有较为成熟的工业副产氢供给体系。
关于打造西部氢能走廊,阮英的建议涵盖三方面内容。
一是放大通道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区。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基础和条件,立足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立足陇东地区多种能源富集优势,布局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区。
借力“兰白”科技创新区,支持主要企业和重点院校联合引培专业高端人才,合作建设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在西部资源型企业地区建设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工程。优先在“通道”节点大城市规划建设制氢、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阮英表示,石油化工等能源装备制造业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应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氢能装备研发制造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化发展高效电解水制氢设备、大容量高压气态储氢设备、固态储氢、70MPa车载储氢瓶、低温液氢及液氢储运装备,以及大规模甲醇反应装置、合成氨反应装置等核心设备。
阮英还提到,依托在建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和新建天然气管道项目,大力支持研究纯氢管道输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加快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基于甘肃省铂族贵金属资源优势,开展氢气净化、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高效催化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三是聚力规模效应,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基于西部地区带状或走廊式的远距离城市分布,支持在省内及跨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应用。利用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大型重工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推进化工、传统炼化、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开展氢能替代应用。
张国强: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载体,氢能可以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储存,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截至目前,全球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布氢能发展战略。而多国更是以氢能交通为切入点,拓展到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场景日渐丰富。
不过,虽然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氢源成本较高、加氢站数量少、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张国强表示。
基于此,张国强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来支持我国氢能规模化发展。首先是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以示范运行提质降本。张国强建议,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其次是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张国强建议,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统筹经济性和供应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需求,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如,做好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产能整合工作,前期支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推动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水制氢项目,打造可再生能源绿氢基地等。
第三是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张国强建议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同时,出台国家层面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合理利用已有加油、加气场地,鼓励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此外,张国强还希望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最后是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张国强建议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先行先试,设立氢能产业基金,支持壮大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支持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搭建碳交易结算平台或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