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在的生态平台 该如何构建?
如何构建基于泛在的生态平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提出了“枢纽、开放、共享”的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回答和实践,其实也是不少希望构建平台商业模式的能源企业所关注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 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一、平台商业模式,从1.0到3.0
平台如何构建,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1、围绕综合能源服务的平台化商业模式是什么?
2、生态化的服务平台应该是什么?它与一般的双边型平台模式比,如何体现其生态价值?
3、数字化生态平台如何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构建,与一般意义的生态平台有何区别?
这三个层面的含义,恰恰对应了平台商业模式的三个阶段。
1、以“精准对接”为目标,为供需双方形成交流的平台1.0模式(一维模式);
2、以“专业协同”为目标,形成供给侧(多专业)协作,并且加厚平台服务深度,更好的为需求侧服务的平台2.0模式(二维模式);
3、以“数据智能”为目标,在平台2.0基础上再增加数据智能,使平台的精准程度增加,专业协作水平更为丰富,即平台3.0模式(三维模式)。
二、平台1.0,精准对接
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连接“供给侧”与“需求侧”,并同时满足这两侧的价值需求,综合能源服务的平台化商业模式,如下图所示:
平台同时对接服务供给方(比如节能公司、设备产品方、金融服务方),以及服务需求方(主要是终端用能企业)。
对服务供给方,其价值主张是提供开放共享的电网接入,以及相应的供需对接服务;对服务的需求方,主要是精准满足客户用电用能需求,并且实现服务交付。
目前这类的平台1.0的商业模式,如当前国网电商、国网电动汽车等平台主要就是这样设计的 。
平台1.0的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平台的厚度不够,模式相对单一,尤其是轻量化运营的平台,线下能力较弱,对客户的粘性不够,容易带来同质化竞争。比如电动汽车服务平台,本质上连接了电能供应方(电网企业或者充电桩投资方),以及电能需求方(电动车主),但是对车主而言,需要的是方便的充电,并不在乎是国网电动汽车平台还是特来电平台提供充电服务。
三、平台2.0,从专业协同到生态协同
平台2.0的模式,就是在1.0的基础上,以精准服务的水平提升为目标,提高供给侧的协同深度和复杂度,不仅仅是单一供给方为客户的单一服务需求服务(比如充电服务VS电动车主),而是针对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供给侧构建各类服务协作。主要是下面三个阶段:
1、专业协作。即点-线的协作,比如原来是一个点的服务(根据用户计量需求,提供相应电表),变成两个点以上的服务线(电表-采集平台-能耗数据管理等)。
2、平台协作。即点-线-面协作,构建服务平面(或者叫专业服务领域),比如设备管理这条线,和系统线、交易这两条线相互协作,基于设备运行计划和负荷预测的仿真建模,通过需求管理的方式响应电力市场价格信号。如下图所示。
3、生态协作。即点-线-面-体协作,多个服务平面构建综合能源生态体系。上面只是围绕电力这个平面开展的多专业协同,真正到了生态阶段,不仅仅是电这个平面的协同开放性大大增加,还加入了热、水、煤、气、生物质等多个平面,不同的面之间的点-线也相互协作(比如电力系统线-热力系统线协作,响应燃气交易价格信号),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生态协作体。
四、平台3.0
再增加一个交互的维度,即数据智能的维度。如果说上述的点-线-面-体的生态体系,因为精准服务和专业协同的相互牵扯,使得交互的深度不断加深,专业领域之间的协作不断加厚加密,使得平台2.0已经成为客户粘性极高的平台,那么增加了数据智能维度的平台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个人认为根本性的变化是两个方面:
1、数据智能与精准服务结合,带来全新的价值发现机会,实现主动式服务。这一点比较好理解,随着泛在的加深,带来更多的数据,从数据中更多的挖掘出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比如A厂存在较大的谐波源(通过监测数据获得),已经导致设备绝缘提前老化(通过试验数据或者在线局方监测获得),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治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做支持,可能对用户来说是无法发现的,更无法量化评估损失-收益模型。
2、数据智能与生态协同结合,带来真正网络化的智能协作方式和自动化的运行方式。平台2.0的协作方式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人之间的相互交互,比如售电公司做负荷管理,未来可能需要专业的需求侧管理服务方介入,双方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去实现需求对接,而到了平台3.0阶段,这种交互一是范围更大,边界更为模糊,比如负荷管理-能耗数据监测-最大需量优化-能源计划管理这几个原来分散的专业领域,因为市场价格-交易曲线-负荷计划曲线-设备工艺曲线的数据结合,变得更为智能化,数据智能替代了现有的专门做需量优化(电费优化)的服务团队,而售电公司则在用户那里变成一家专业的能源数据优化服务公司,并且与电力金融、交易分析服务、边缘计算设备厂家、需求响应第三方APP开发方、以及云平台公司形成基于数据智能的某个精益化服务协作网。
因为泛在物联技术,导致数据智能的出现,原来的专业服务方可能会消失或者发生改变,本来不存在的某些潜在服务协作形态和服务方会出现,比如需求响应APP开发替代了现在需量优化收费服务方。
五、平台商业模式具体形态:S2b2c
需要说明的是,平台的三个维度,即精准服务、网络协同、数据智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迭代递增关系,任何一个维度上的发展,都会带来另外两个维度的变化,比如数据智能的增加,必然带来精准服务的水平提升,和专业协作的深度增加。而更多的专业协作,又会催生出更丰富的服务产品,去对应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要构建上述的平台1.0到3.0的商业模型,需要一个具体的落地形态,个人认为这就是S2b2c的商业形态。
下一篇我们专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