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风声:这16位代表委员都为风电建了什么言、献了什么策?

核心观点: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加大对河北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优化清洁能源供应结构,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打好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应加大区域外清洁能源的输送力度,加快特高压大容量输电通道、天然气供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区域风电、光电、核电的供应规模,优先支持风电、光电和核电的开发、消纳和输出。加大地热资源的研发力度,加快形成供暖制冷发电、种植养殖、温泉休闲度假等多元产业链。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推广生物质压块、生物质制气在城乡居民供暖、炊事等领域的应用。京津冀协同强化煤炭供给管理,统一煤炭质量标准,大力推广优质煤使用。完善农村能源替代补贴机制,加大对河北农村清洁取暖的扶持力度。在京津冀区域普及推广农村住房的节能改造,进一步减少冬季燃煤污染。”
—— 两会期间发声

提案:《关于加快建设东北特高压交流电网的提案》
核心观点:让东北清洁能源和富余电力在全国范围内消纳,从根本上解决东北“窝电”问题
“让东北清洁能源和富余电力在全国范围内消纳,从根本上解决东北‘窝电’问题,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吉林是风电大省,但就是有电输不出去。东北地区弃风严重,2016年,东北地区弃风率为17.9%,吉林省已连续年超过30%,其中黑龙江弃风率达到18.7%,辽宁省弃风现象也时有发生。他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未来要压煤电5千万千瓦,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上清洁能源。现在六大区都有特高压,只有东北没有特高压,当地迫切希望通过电网建设把东北的清洁电力送出去。”
—— 两会期间在央视网发声

核心观点:用风光电供热助力大气质量改善
“应用足用好风光资源,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群众使用新能源成本,从源头上“卡住”大气污染。短期内,应从风光电资源丰富地区做起,鼓励就地、就近以电供热。同时,加快电网配套及输电线路建设,逐步实现中远途以电供热。”
—— 两会期间在新华社发声

核心观点:要蓝天就得给清洁能源腾出空间
“我国目前电网中清洁能源的开发与配置相当失衡,长期对煤、油等化石能源依赖,这样的布局严重影响了电力高效协调的发展。我国水电资源还有两亿多吨没有开发,有了特高压技术,想在哪发电、传输都不是问题,如果化石能源使用比重降不下来,清洁能源就腾不出空间。”
—— 两会期间在央视网发声企业精英层面

核心观点:根据东部承载能力规划西部清洁能源
“并不是西部建了多少就可以输送多少,清洁能源开发要科学规划,要测算东部能吸收多少,根据东部需求和承载能力分析,要优化清洁能源开发布局,合理控制大型能源基地开发规模和建设时序,同时推进外送通道建设。既然要援藏,不如拿援藏的资金来购买清洁能源,在“十三五”期间,把推进消纳西藏清洁能源作为电力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以往“输血”式的资金援助转变为“造血”式的促进产业发展。短期内,援藏地区花高价钱买了藏电,从长远看,西藏清洁能源得到开发,增强了今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能力。我建议,在援藏工作体系中,建立西藏清洁能源配额外送消纳机制的电力援藏方式,就是把西藏产生的电量,分配到各个具有援藏任务的东中部地区省区,各省区以购买西藏清洁电量的方式援藏,确保西藏清洁能源有效消纳。”
—— 两会期间在中国电力新闻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