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会展要闻 > 正文

第三届钠电论坛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2024-06-14 09:55:08

近两年,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储量丰富、温度适应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迅速脱颖而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大幅提速。

我国高度重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应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支持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推动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重点任务,2024年6月13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西阳泉开幕,论坛邀请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领导、院士、专家以及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

本届论坛设置了开幕式、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钠电标准研讨会、新型储能电站开发与运营研讨会、钠电产线及储能项目考察等环节,并在开幕式前一天召开了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2024年年会。论坛开幕式由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武主持。

开幕式致辞 纵观全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发表致辞,他指出,中国新能源发展已具备了良好基础,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国际领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工信部电子司一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发展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特别针对钠电池、锂电池等新型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产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产业规划、技术创新、行业管理、标准建设、国际合作等等方面。下一步,工信部电子司也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统筹规划,落实专项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优化产品创新生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市场的拓展和应用,对产能布局进行积极引导,统筹推动钠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在致辞中表示,今年钠离子电池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签约、备案、开工的钠电项目超过20个,涉及电芯、正负极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近400亿元。截止到此次论坛,共有四批47个型号的钠离子电池通过了论坛组织的电池基本性能测评。阳泉早已试点投运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首款钠离子电池量产车开始批量交付。今年首个10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新疆巴里坤融合了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的储能项目实现并网。未来随着储能产业的发展,钠电有望在储能实现更多的落地应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电池行业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分别是新型电池和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面对锂资源短缺、价格上涨及储能需求的激增,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我国政府在多项政策规划中也加强了对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支持。工信部在2021年就提出要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的标准制定工作,电子标准院已经支撑工信部电子司组织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体系研究和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展了《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电能存储系统用钠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小型动力系统用钠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硬碳》等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下一步,电子标准院将继续推进钠离子电池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标准的引领和支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助力钠离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院士报告 高瞻远瞩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在《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和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的研究进展,李景虹指出,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且能量密度可观,未来可以替代铅酸电池,并填补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性能空间。李景虹认为,开发低成本、高安全的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在规模储能领域更具发展潜力。同时钠离子混合电容器仍面临产业化挑战,在市场应用中仍需克服行业规范和产品的国家标准缺失、尚未实现规模量产和规模应用,上游材料不成熟,需要重新匹配适合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特性的电子元器件,缺少成熟的下游应用示范解决方案等阶段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指出加快开展有组织的中国本土化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全球未来发展新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发布将加快推动我国锂电池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于碳足迹数据国际互认具有战略意义。

开幕式院士报告后,还进行了两场重磅发布、颁证仪式以及精彩的专题报告。本环节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唐亮主持。

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

隆重发布

加快开展有组织的中国本土化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是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推动锂电池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支持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了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工作,在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学、数据库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论坛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何鹏林、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领军级新型储能技术专家李勇琦,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共同发布了“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立华博士作了《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的背景、研究过程以及标准、核算方法学、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和碳足迹核算平台的工作进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的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博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重点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等百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的中国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研究。建立以锂电池碳足迹核算方法、标准体系、背景数据库、核算平台等为核心的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是算清算准锂电池碳足迹的技术关键,有助于生产企业全面系统掌握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情况。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的正式发布,对于持续丰富完善我国本土化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进锂电池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及行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构建锂电池产业绿色低碳增长新引擎、锻造竞争新优势,提升锂电池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路线图》

重磅发布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技术取得多项突破,产业化速度明显提速,为引领产业发展,引导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的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编写了《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路线图》,开幕式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秘书刘冉冉博士对《路线图》简介、产业现状、关键技术路线、关键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附录(行业相关企业简介)六大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刘冉冉指出,2023年新签署的钠离子电池相关项目多达30余个,规划产能超过260GWh,投资总金额超过1140亿。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成功实现了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2023年6月底,全国已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 GWh,比2022年底增加了8 GWh,到2025年中国钠离子电池的规划产能预计将达到60 GWh。市场预计,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11.9GWh,出货量有望突破1GWh。2026、2030年全球钠离子电池需求规模大约为110、520GWh,其中预计2026年储能、两轮车、A00级车钠离子电池需求分别达82、16、17GWh。

权威钠电测评

全国第四批钠电测评通过企业

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单位

名单揭晓

为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和标准体系建设,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针对目前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开展四批的测评,并在今年启动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摸底测试。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全国第四批钠离子电池测评名单”和“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参与单位”颁证仪式。

“全国第四批钠离子电池测评名单”:

深圳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易事特钠电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东渐光储(盐城)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世记华钠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优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钠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单位”:

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汉行科技有限公司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绵阳创明智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题演讲

分享最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作《钠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他表示钠离子电池是未来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真正的大规模应用领域能够被寄予厚望,随着成本降低市场自动扩大,将与锂离子电池一起成为二次电池的主要形态。中国钠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利数量和学术论文数量在全球超过一半,其基础和应用研究,自产业初期便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钠电池仍面临能量密度、成本以及产业链技术配套等挑战。李树军表示,虽然能量密度是短板,但提升很快,预计最晚2026年能量密度可以和磷酸铁锂持平。此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固态钠电池方面进行的基础研究也代表了未来的技术趋势,最新发现的一类具有黏弹性的无机玻璃电解质有望助力固态钠电池的发展。目前,中科海钠公司在钠电池装车、储能规模化应用都取得了诸多进展,缔造了多个全球第一。

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可琛作《国企转型发展之路——钠电引领华阳转型发展》的主题演讲,对华阳集团的钠电产业和发展规划进行了精彩介绍。华阳集团瞄准产业前沿,抢占竞争制高点,全力打造钠离子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目前,华阳集团的钠离子电芯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可应用于电动二轮车、观光车、清扫车、工商业储能柜、应急电源等领域,并积极研制钠离子电池井下无轨胶轮车与更多规格的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的应用;同时,以现有钠离子储能系统产品为基石,正在研发一次调频新型储能电站、换电重卡等,在钠电赛道不断奔跑。

本届论坛是围绕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发展、落地应用开展的一次重要会议,论坛的召开将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钠离子电池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论坛将为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指引航向,推动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