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电网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家“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1GW,分布式发电将达到10GW。其中,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高效”的原则,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为支撑、新能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网示范工程,到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
由国家能源局委托,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中科院电工所牵头开展的《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及微电网内各种电源组合配置研究》(2011-2012)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已于2012年6月份顺利结题。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示范实施提供了基础研究和理论依据。
面对即将迅速启动的微电网国内市场,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基金会于2012年11月19日在北京联合主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国际研讨会”,并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美国劳斯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共同承办,北京计科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协办。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许洪华主持,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可再生能源项目专员芦红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均出席了会议并致辞。芦红女士充分肯定了“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并指出能源基金会可再生能源项目主要是支持在中国开展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研究;赵玉文主任会议指出:中国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国家能源局还于近期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预祝此次研讨会成功。
此次研讨会特邀智能微电网技术、经济、商业模式、政策及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国内外权威专家,研讨内容既包括宏观层面国家“十二五”分布式发电实施方案和政策,同时也包括微观层面上具体技术研究以及典型示范工程的介绍,如有人居住的中国最东岛屿--舟山东福山岛的离网型风光储柴及海水淡化项目、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提供建设和实证研究资金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光伏和柴油互补发电微电网项目、我国首个高海拔地区的青海玉树水/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城市等。
会上,国内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等110余位代表参加,就分布式智能电网、智能微网、多能互补、储能等热点技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学习国际经验,同时也分享了由国家能源局及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