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上,这些院士大咖们都说了啥?
7月19日,由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海装承办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年会以“创新驱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和国内外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增量提质,促进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砥砺前行,加速海上风电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引领海上风电迈向智慧化”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阐述前沿理念,介绍最新思路,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作《海上风电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拉开了此次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的序幕。
刘吉臻指出,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取得显著成就,2018年,我国总装机容量达19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为7.2亿千瓦,占比达38%,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445万千瓦,在建647万千瓦,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预计到2035年总装机将达1亿千瓦,2050年达2亿千瓦。在海上风电高速发展的同时,刘吉臻也分析了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围绕“提质增量,促进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论坛主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作了《风电结构研究新进展》的报告,他指出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风电是实现清洁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海上风电和低风速区陆上风电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他介绍了海上风电结构发展现状,梳理了海上风电结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并分享了重庆大学在塔筒结构、固定式基础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作了《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他表示,风能在全球电力部门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海上风电在风电领域的占比日益提高,我国海上风电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迈进,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广阔。他展望了未来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面临的挑战,建议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共同努力,并加强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
围绕“砥砺前行,加速海上风电供给侧改革”论坛主题
中国海装研究院院长韩花丽就《10MW风电机组技术》作了报告,在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将成为下一代海上风电的主力机型的背景下,她深刻分析了如此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将会面临什么新挑战,需要什么新的技术革新,并就中国海装10MW机组研制进展情况、科技部项目申报情况进行了交流。
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董晔弘就《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发展现状及挑战》作了报告,他先后介绍了浮式风电装备开发的必要性、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现状、海上浮式风电装备主要挑战、应用前景,并就中国海装开展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项目进展情况作了分享。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恩地和上海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琦分别作了《中国海上风电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海上风电产业链技术突破与提升》的报告分享。
围绕“创新驱动,引领海上风电迈向智慧化”论坛主题
中国海装高级数据专家张方红博士作了《大数据技术助力海上风电运维》的报告,报告中她基于对海上运维的痛点难点,以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为蓝本,介绍了在海上风电迈向智慧化时代下,中国海装是如何从风电运维开启智慧时代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海上风电的智慧运维的。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叶杭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程小明分别就《国际风能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海上浮式风电平台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探讨》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
本届年会学术氛围浓厚,呈现出开放性、先进性、前瞻性等特点,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海装作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承建单位,也将始终秉持让科技创新成为核心源泉的初心,牢记打造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高地的使命,以创新驱动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市场竞争力全方位提升,为实现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