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会展要闻 > 正文

中国华电:从不惑到青春 从举步维艰到转型腾飞!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中国华电 2018-04-09 09:34:35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的春风也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变,一切发展日新月异,一切曾经以为的不可能都成为可能,一切曾经不敢想的梦想最终都照进现实。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适应,改变,成长,回望这一历史进程,不仅仅是那些排列整齐的数字、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是一段段镌刻时代印痕的故事,陪伴、改变和影响着你40年的芳华。

为纪念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华电官微特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讲述40年来电力企业的发展故事,感受伟大时代华电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华电 ˙ 印迹 第二期:

腾飞,从不惑到青春

华电青岛公司在改革开放中擎起城市发展的命脉之光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先行官”。改革开放的40年,恰好标记了华电青岛公司在“不惑之年”觉醒,凭借转型腾飞,从一个举步维艰的老厂,变革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的进程,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用改革的魄力、创新的勇气,擎起城市发展的命脉之光。

“不能让时代列车在我们手中误点”

青岛公司始建于1935年,70年代前有着被称作全国电力“老大哥”的辉煌。但改革开放后,随着电力行业迅速崛起,企业却受制于内外部原因踟蹰不前,在日益壮大的山东电网中,被贴上“设备陈旧的调峰电厂”的标签。

从一直隐隐骄矜的过往中醒来,今后怎么办?成为青电人苦苦追寻的答案。

▲70~90年代初期的青岛发电厂主控制室

大潮,将花甲老厂推向命运的门槛——

改革开放大潮摧枯拉朽、气势磅礴。青岛市作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发展,但当时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开四停三”的限电形势,让很多投资机会打了水漂。

时代给了青岛公司难得的发展良机。扩建新机组,成为职工和市民朝思暮想的事情。

当时,青岛公司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只有36岁,是1984年山东电力试行厂长负责制,在职代会上直接民主选出的。面对场地、资金和“八五”计划里没有项目的重重困难,年轻的改革者们披荆斩棘:“必须玩命地‘拱’扩建,前面就是块铁,也要把它‘拱’透了,不能让时代列车在我们手中误点。”

经过5年的艰苦奔波,1992年12月,项目成功获批,规划四台30万千瓦机组,一期先上两台,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消息传回,全厂上下一片沸腾,许多职工热泪盈眶。

要大干,流大汗,汗水里能跑旱船——

青岛公司一期扩建工程1994年3月正式开工,1995年、1996年相继投产发电。首台机组创下当时同类项目建设最快纪录,被电力部认定为全国第三台投产即达标机组。

▲1993年,职工们欢天喜地迎接一期工程奠基

一个花甲老厂,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扩建前,青岛公司最大机组只有2.5万千瓦,职工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工人,刚刚招来的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也没有实践经验。

“是不是从外单位抽调些内行帮忙?”上级领导无不担心。

“不!”青电人斩钉截铁。他们知道,职工队伍素质的变革,也是改革成效的体现,“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干好30万!”

当时厂里流传着一则顺口溜:要大干,流大汗,汗水里能跑旱船。青岛公司生技部副主任于爱民是一期扩建进厂的毕业生,“进厂第二天,我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厂房海拔低又在海边,当时一遇台风和暴雨天气就淹。厂里有个警钟,遇到紧急情况只要一敲,职工们就像战士听到枪声,撂下碗筷就往厂里跑,几分钟就集结完毕开始抢险。”

“改革初期劳动者火热的激情和青电多年传承的好作风,在扩建时得到了延续和升华。试运连续三个月每天十二小时两班倒,厂里怕我们辛苦,想把硬座椅换成舒服的软座椅,但大家坚决不让,因为坐硬板凳精神足,监盘不容易迷糊。当时的部分线路保护是进口装置,我们几个小年轻用业余时间,全部翻译出来,自学掌握并给车间讲课。”

2017年,青岛公司“于爱民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集团公司授予首批职工创新创效工作室,“我们要把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品质,是青电改革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闯出‘路径开新’的青电模式”

2018年1月,青岛公司连续第六年获得集团公司“五星级企业”表彰。什么力量让这座“耄耋老厂”,毅然阔步走在改革发展的前沿?追本溯源,是创新为魂的“路径开新”企业文化,给她注入了无限活力和动力。

盘活老机组,开启热电联产新航路——

时针转回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生产经营模式被颠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把“电老虎”的铁饭碗彻底击碎。时逢国家产业调整,吹响了关停能耗高、性能差、污染重的小机组的“集结号”。

关停虽易,但老厂200多名职工如何安置?企业发展何去何从?“我们要闯出‘路径开新’的青电模式,给后人留下光明大道。”打破旧思维,青岛公司把“路径依赖”经济原理反其道用之,大胆创新改革思路。

经过多方调研,他们发现,青岛市供暖都是靠10吨以下的小锅炉,效率低、污染重。“咱们老厂锅炉都在75吨以上,供热有明显优势,既能保护环境,又避免了关停,职工也能妥善安置,一举三得。”

“热电联产,二元推进”战略应运而生。敢为人先、善闯新路的青电,开启了“先行一步,步步为赢”的热电联产发展航程。

▲1998年11月华电青岛公司第一台热电联产机组投产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