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急先锋:区域电力市场再度启动 上一轮为何失败?
据悉,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联合工作组已于8月23日下发“关于征求《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根据《征求意见稿》安排,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与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组建方案将在今年9月份上报国家能源局;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最终方案则将在10月份印发。
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发展进程很可能预示电力体制改革的走向,区域市场建设又一次引发关注。
本期电力急先锋带你走近京津冀电力市场,并回顾我国第一个区域电力市场改革试点为何失败?
【区域市场时隔十年多再度启动】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其综合司近日下发关于同意印发《京津唐电网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暂行规则的函》(以下简称《暂行规则》),要求尽快启动京津唐电网电力直接交易相关工作,力争到2016年底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0%。
值得注意的是,该《暂行规则》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出台的首个区域性的中长期交易规则文件,标志着区域市场时隔十年多再度启动,同时也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电力市场统一工作的正式实施。
长期以来,在项目核准制、价格审批制、年度计划电量分配制的一整套闭环机制下,我国电力行业处于“企业为国家办电,国家管控企业经营”的状态。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2002年国务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2004年以来,东北、华东区域相继开展了电力市场试点,其中,电力直接交易开展范围最广泛,交易量增长最快,但始终是低于或等于政府标杆电价的单边降价机制,没有形成反映供需变化的价格信号。
在此之下,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誉为啃硬骨头的新一轮电改启动,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规避风险、以现货交易为补充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
据记者了解,此次区域市场建设的试点落在了华北和华中。《暂行规则》明确,直接交易主要是指符合准入条件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协商和集中竞价等市场化方式进行的中长期电量交易。在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前,这一工作依托华北电力交易中心开展。
目前距离年底仅剩下5个月,若以2015年度京津唐电网的社会用电量3086亿千瓦时测算,这相当于今年年底前要放开600亿千瓦时参与直接交易,月均直接交易电量达到120亿千瓦时。
最为关键的还是现货市场建设,其被认为是市场化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后一公里”。《暂行规则》明确,京津唐电网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是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的起步工作,要按照市场竞价、平等竞争的原则推进直接交易,并为京津冀电力市场开展现货交易做好准备。(来源:经济参考报)
【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进度安排】
2016年9月初,由国家能源局会同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成立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筹备组,负责统筹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和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并先期承担京津唐电网电力中长期直接交易相关工作。
2016年10月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发布
2016年11月份,京津冀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京津冀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也将同期印发
2016年12月份,京津冀电力交易平台建设启动,12月底,完成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及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挂牌工作。
2017年6月份,京津冀电力交易平台投入试运行
2017年9月份,将完成京津唐电力市场现货交易市场仿真
2018年1月份,开始京津唐电力市场的模拟运行
2018年6月份,京津唐电力市场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