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投放 |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光伏会展网 > 光伏要闻 > 正文

2018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附图)

北极星光伏会展网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8-04-02 11:11:02

②美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美国过去几年光伏装机量的大爆发得益于政府、公共事业的需求拉动。尽管进入 2017 年美国市场进入补贴收缩期,而在下半年“201 条款”出台的背景下势必导致美国本土光伏价格走高, 业界普遍的预期是美国光伏市场会经历一个两到三年的供需低潮期。但是根据测算,从 2018 年至 2020 年美国约 52GW 的新装机需求仍然存在,美国市场在中长期看仍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③日本市场:趋于稳定

福岛核灾难后大多数核电站的关闭导致电力需求量高涨, 而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及规划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极大,同时日本银行利息较低、国民环保意识较高,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日本光伏市场高速发展。截至 2016 年末,日本以42.8GW 的规模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市场,仅次于中国大陆。但由于并网限制与 FIT 的调降的影响,可以预期日本光伏市场将进入萎缩调整期。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等诸多因素,综合导致成本较高的光伏可再生能源在缺失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在市场需求端回归理性。

④传统欧洲市场:增长乏力

由于传统欧洲市场出于补贴资金等方面的考虑, 欧洲各国的上网电价补贴下调较为严厉,传统欧洲市场逐渐萎缩,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传统欧洲市场的新增装机量由 2012 年的 16GW 下降至 2016 年的 6.9GW 左右,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也从 55%下降至 9.2%左右。

⑤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小而多,印度市场快速崛起

目前新兴市场中,装机规模超过 1GW的国家和地区有 24 个,超过 10MW 规模的国家和地区有 112 个,已经制定光伏政策目标的国家有 176 个。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开发光伏发电,新兴市场将是接下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之一。新兴市场中,印度市场快速崛起。为了改善严峻的电力短缺形势,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治理国内严重的空气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印度的太阳能市场的需求潜力非常巨大。印度的光伏累积装机量在 2016 年底已正式超过 9GW。位于印度目前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 Rewa Ultra Mega Solar Project 也通过竞标并预计在2018 年开始运转。考虑未来一到两年内美国政策不利于光伏快速发展、日本 FIT持续下调对日本本土光伏需求的抑制作用, 都让需求强劲成长中的印度有望取代日本成为需求第三大国。综上分析可见,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去中心化,一个市场的波动或许对光伏产业链造成一些波动,但已经远不能造成寒冬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开始投资光伏,行业正在逐渐摆脱补贴,依靠市场驱动力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全球新增装机将达到 75GW、 22GW、 25GW、 151GW;国内复合增长率达到 21.43%,全球复合增长率达到 18.42%。

2017-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GW)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 “抢装潮”之后光伏装机情况

发展改革委员会于 2016 年 12 月发布《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 2729 号),明确分资源区降低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三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下调 0.13-0.15 元/KWh 不等,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则不作调整,维持 0.42 元/KWh 的标准,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630 抢装潮”之后,虽然下游市场装机需求有所放缓,但由于分布式在电价、补贴和弃光率相比地面式电站具有突出优势,很多企业都把分布式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特别是在光伏地方补贴力度大的中东部地区,企业抢占屋顶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 2016 年 8 月后,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占比开始加速扩大。2016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4.54GW,同比增长 128%,其中,分布式装机容量 10.32GW,同比增长 204%。2016 年 12 月,国家下调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但在“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带动下,我国光伏市场下游需求并没有下滑,反而装机热情高涨。 2017 年 1-9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 43GW,同比增长65%, 其中, 集中式光伏电站 27.70GW, 同比增长 3%; 分布式光伏电站 15.30GW,同比增长 400%。预计 2017 年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50GW 的新高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 30GW,分布式光伏电站 20GW。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开发光伏发电,因此,不仅国内光伏发电投资热情高涨,在美国、印度以及光伏新兴市场,下游装机市场需求也同样火爆。预计 2017 年美国、印度将达到 18GW、 8GW 装机量。而全球新兴光伏市场的增速亦不容小觑,目前新兴市场中,装机规模超过 1GW 的国家和地区有 24 个,超过 10MW 规模的国家和地区有 112 个,已经制定光伏政策目标的国家有 176 个。新兴市场将是接下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由上可见,尽管目前主流的光伏成熟国家,如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都不约而同的降低了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 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发电市场竞争力,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仍持扶持的态度,并出台不同的激励计划。而新兴市场的光伏产业则因为处于发展初期,装机容量较小,国家为推动光伏发展制定了优厚的政策扶持。因此,一方面,国内光伏市场在“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拉动下,下游装机需求依然强劲,加上印度、南非等新兴光伏市场的兴起,一个“去中心化”,成熟稳健、快速增长、新兴潜力结合的多元化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我国光伏产品不断提效降本,我国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光伏产业受光伏政策驱动以及贸易摩擦导致的大起大落减少,开始真正向高成长性行业切换。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对度电补贴的依赖越来越小,受政策、指标的约束越来越小,直至光伏发电能够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发电不但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 而且有望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光伏市场容量将不可估量。综上, 光伏行业不存在已发生或者将发生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变化。

3、太阳能光伏行业产业链及上下游关系

(1)太阳能光伏行业产业链

光伏行业隶属于太阳能行业,其细分子行业中又分为光伏电池及组件行业、光伏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和光伏配件行业。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子行业就是光伏电池及组件行业,是光伏行业中的主体部分,该子行业所形成的产业链也叫作光伏原料产业链,也是狭义意义上统称的光伏产业链。

光伏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作,产业链的中游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产业链的下游是光伏应用,包括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光伏行业产业链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场需求全球第一。公司主要从事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太阳能组件销售业务,处于该产业链的中下游。

光伏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的上下游关系

①晶体硅料原料

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这个环节技术门槛高,具有一定垄断性。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美、德、日、韩等外国企业手中,包括德国Wacker、韩国 OCI、挪威 REC、美国 Hemlock、 SunEdison、日本 Tokuyama 等,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 2005 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实现了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截至 2016 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 45.5 万吨/年,国内多晶硅产能 20.8 万吨/年,其中万吨级多晶硅企业达到7 家,分别为江苏中能(由协鑫集团控制)、特变电工、洛阳中硅、四川永祥(由通威股份控制)、大全新能源,亚洲硅业,赛维 LDK,其产能为 16.1 万吨/年,占国内多晶硅总产能的 77.4%。近年来,在强劲光伏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多晶硅企业有序推进技术改进,高负荷保持生产,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水平,多数企业掌握冷氢化、万吨级生产线集成技术等,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能耗和还原电耗不断下降,生产成本快速下降,部分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多数在太阳能级一级品水平,基本满足光伏市场需求。 2016 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 37 万吨,同比增长 8.82%,其中中国多晶硅产量为 19.4 万吨,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比例首次超过一半达到 52.43%,我国多晶硅原料依赖国外市场供应的局面大幅改善。未来,随着硅烷流化床法的运用与推广,多晶硅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②硅片

硅片为多晶硅的下游工序, 该环节为资本密集型, 产品工艺与投入设备相关,可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在生产工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单晶硅片是在对多晶硅料进行拉棒形成硅棒后切割而成;多晶硅片是在对多晶硅料进行铸锭形成硅锭后切割而成。与多晶硅产品相比,单晶硅产品具有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弱光性强等优点,但多晶硅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在过去几年中发展成为光伏应用市场的主流。然而,自 2016 年 2 月份起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得益于单炉产出的提升,以及金钢线切工艺的引进,单晶产品成本实现了大规模的下降,压缩了多晶硅产品的成本优势。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多晶硅片价格仍维持每片 0.82-0.83 美元左右,但单晶硅片已从每片 1.16 美元大幅降至每片 0.89美元,使单、多晶硅片每片价差从 30 美分缩减至 6 美分。考虑到单晶电池较高的转换效率,在发电成本上单晶电池已取得优势地位。同时,中国为了推动光伏行业的产品升级,推出了光伏“领跑者”计划, “领跑者”计划设立了组件转换效率准入门槛,明确支持高效率、高性价比产品的快速推广和应用。在单晶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及领跑者计划的促进下,单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2015 年全球单晶市场份额约为 18%, 2016 年大幅提升至 24%左右, 2017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0%以上。目前单晶组件的产能受限于上游单晶硅片的供应量,然而单、多晶硅片在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硅片生产企业难以通过适当转换设备快速切换产品, 从而导致市场上单晶硅片供不应求,其供给的增加只能依靠投资扩产。

我国是硅片制造大国。 2016 年,全球硅片产量约 69GW,我国硅片产量约63GW,国内产量占全球产量的 91.30%。我国硅片环节产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家硅片企业产量占比 77%,前五家占比达到 58%。在全球硅片产量前十的企业中,我国共占 8 家。其中,多晶硅片一线企业主要包括保利协鑫(由协鑫集团控制)、晶科能源、赛维 LDK、宇峻等;单晶硅片企业主要为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卡姆丹克、晶龙集团和阳光能源五家企业。随着单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硅片生产企业纷纷进行单晶硅产能扩张。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商保利协鑫已于2015 年 5 月在宁夏中卫投资建设 10GW 单晶硅项目,其中 1GW 项目已于 2016年三季度投产。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从 2015 年末的 5GW,提升至 2016 年末的 7.5GW,未来拟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马来西亚古晋年产 300MW 单晶硅棒、 1GW 单晶硅片项目,以及银川隆基年产 5GW 单晶硅棒和 5GW 单晶硅片项目、保山隆基年产 5GW 单晶硅棒项目,预计 2017 年末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 12GW 等。中环股份称,旗下子公司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拟新增 8GW 单晶硅材料、单晶硅片项目。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