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热门展讯 > 正文

技术 | 低温SOFC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电源技术》杂志 2021-12-30 10:05:2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因其全固态结构、环境友好、燃料选择性广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电源之一[1-3]。当前在SOFCs当中,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材料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以YSZ为电解质的电池,通常需要很高的运行温度(>700℃),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阴极以及连接材料的选择[4]。因此降低SOFCs的运行温度(400~600℃)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燃料电池核心的电解质,其性能决定了SOFCs操作温度以及输出功率,因此如果想从本质上降低电池的运行温度,提升电池输出功率,需要从电解质入手[5]。其中,具有萤石相结构的掺杂二氧化铈(DCO)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前景的电解质材料。但是DCO只有在高氧分压下才是纯氧离子导体,在低的氧分压下,DCO中部分Ce4+易被还原成为Ce3+,导致阳极侧的电解质具有电子电导,致使电池内漏电[6-7]。为了解决内漏电的问题,可以在DCO电解质的一侧制备一层纯氧离子导体薄膜来阻断电子电导[8-9]。通常制备薄膜的方法主要有激光脉冲沉积、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等方法[10-12]。由于磁控溅射法相对简单且易于进行产业化生产,因此受到关注。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以Zr-Y合金为靶材,在GDC上溅射沉积YSZ,YSZ作为电子阻隔层,能够降低电池内漏电,提升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本文探究了不同溅射基底温度对形成YSZ隔层的影响,并对溅射后的复合电解质电池进行了性能测试。

1.1材料的合成

Gd0.2Ce0.8O1.9电解质粉体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根据化学计量比称量Gd2O3、Ce(NO3)3·6 H2O以及甘氨酸,其中甘氨酸与M+的摩尔比2∶1,用硝酸溶解Gd2O3,去离子水溶解甘氨酸和Ce(NO3)3·6 H2O,将上述溶液混合后在恒温下搅拌至形成粘稠的溶胶,用电炉加热除去有机物后获得前驱体,前驱体在600 ℃焙烧2 h后得到所需GDC材料。

Ba0.5Sr0.5Co0.8Fe0.2O3阴极粉体采用EDTA-柠檬酸法合成。首先将化学计量比的Ba(No3)2、Sr(NO3)2、Co(NO3)2·6 H2O、Fe(NO3)3·9 H2O溶解,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柠檬酸、EDTA,其中柠檬酸、EDTA与M+的摩尔比为2∶1∶1,用氨水将溶液的pH调至6~7,继续加热搅拌至形成粘稠的溶胶,用电炉加热除去有机物后获得前驱体,前驱体在900℃焙烧3h后得到所需BSCF阴极材料。

1.2电池的制备

1.2.1阳极基底粉体的制备

将自分解的NiO和GDC粉末按质量比1∶1称好,混合后得到阳极基底粉体。阳极-电解质二合一膜电极采用干压法制备,称取一定量的阳极基底粉体,用油压机压片成型,打开模具一侧,在阳极基底上均匀地添加一定量的GDC粉压制后,在1420 ℃烧4h,得到阳极-电解质二合一膜电极。

1.2.2YSZ电子阻隔层的制备

把NiO-GDC/GDC二合一膜电极基底分别放入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5min,干燥后放在JCP-200型的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北京泰科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基片台上,在GDC电解质膜上溅射沉积YSZ薄膜。采用Zr∶Y(原子比为92∶8)合金为靶材,纯度为99.9%(广东惠州拓普稀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Ar与O2的流量比为10∶1,在30~350℃不同的基底温度下溅射沉积GDC隔层,溅射时间为3min,溅射后的电池在800℃下退火2h。

1.2.3GDC隔层的制备

把上述退火后的电池放在上述设备中,在YSZ上溅射沉积GDC薄膜。采用Ce∶Gd(原子比为90∶10)合金为靶材,Ar与O2流量比为10∶1,在300℃的基底温度下溅射沉积GDC隔层,时间为50min,溅射后的电池在900 ℃下退火2h,得到NiO-GDC/YSZ/GDC膜电极。

1.2.4阴极的制备

称取质量比为7∶3的BSCF与GDC粉体,研磨混合后加入胶黏剂、增塑剂和正丁醇配成阴极浆料,涂覆在NiO-GDC膜电极或NiO-GDC/YSZ/GDC膜电极上,在900 ℃焙烧2 h,得到单电池,阴极有效面积为0.5 cm2。复合电解质膜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1.3 电池材料及电池的表征方法

1.3.1 X射线衍射(XRD)表征

XRD表征所用的仪器为Rikagu D/max-2500PC型XRD射线衍射仪,Cu Kα射线,X光管电压40 kV,光管电流200 mA,扫描范围为20°~80°,扫描速率为5 (°)/min,扫描步长0.02°。

1.3.2 扫描电镜(SEM)表征

采用扫描电镜对电解质隔层和电极的表面形貌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仪器型号为JSM-7800F扫描电子显微镜。

1.4电池性能测试

单电池的评价在自制的电池评价装置上完成,550 ℃在线还原NiO,阳极侧通入湿氢气(100 mL/min),阴极侧通入空气(100 mL/min),测量在450~550 ℃下电池的功率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采用四端子法测试,将Solartron 1287恒电位仪和Solartron 1260频率响应分析仪联用,在开路电位下测定单电池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的频率范围为0.04~106 Hz,施加的交流电压为10 mV。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电解质物相分析

图2展示了在30~350 ℃的基底温度下,在NiO/GDC/GDC膜电极基底上溅射沉积YSZ薄膜的XRD谱图。由于溅射时间为3 min,形成的YSZ薄膜厚度根据计算小于100 nm,因此在XRD谱图中均出现了GDC电解质膜基底。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谱图中开始出现YSZ的特征衍射峰,表明溅射沉积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萤石相结构的YSZ;并且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YSZ衍射峰的半峰宽逐步减小,表明YSZ的结晶度增强,晶粒增大。

图2 在不同温度下溅射沉积在NiO-GDC/GDC膜电极基底上YSZ薄膜的XRD谱图

图3展示了在30~350 ℃不同基底温度下溅射沉积的YSZ薄膜在800 ℃下退火处理后的XRD谱图。经过退火之后,所有温度下溅射沉积的谱图中均出现了萤石相结构的YSZ,并且YSZ衍射峰强度相比退火之前增强,YSZ衍射峰的半峰宽减小,表明高温处理有助于YSZ薄膜的结晶化,使晶粒长大,晶界减小。在XRD谱图中,没有发现Ce-Zr氧化物固溶体的特征峰,这说明在800 ℃的退火过程中,GDC/YSZ界面几乎没有生成离子电导率低的Ce-Zr氧化物固溶体。图3 在不同温度下溅射沉积在NiO-GDC/GDC膜电极基底上YSZ薄膜经过800 ℃退火后的XRD谱图

2.2 YSZ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

图4展示了在30 ℃及350 ℃的溅射基底温度(下文中简称溅射温度)下在NiO-GDC/GDC基底上溅射沉积的YSZ薄膜层以及经过800 ℃退火处理之后YSZ薄膜的表面SEM图像。溅射温度为30 ℃时,退火前可以看到基底表面有许多的颗粒,这是因为当溅射温度较低时,溅射原子沉积到基底上失去动能较快,并且能够在基底表面上聚结,基底表面吸附原子的迁移率较小。随着溅射温度的升高,形成的颗粒较低温时均一,排列较为紧密。原因是基底温度较高有利于溅射粒子在表面上的迁移,有利于薄膜的成核和生长。可以看到,退火后,溅射温度为30 ℃的表面,出现了许多的针孔状缺陷,这表明在30 ℃下溅射沉积的YSZ隔层结构疏松且于基底结合十分不牢固。随着溅射温度的升高,当溅射温度为350 ℃时,退火后,YSZ与基底之间结合良好,针孔状缺陷数目减少,出现了颗粒之间接触良好的区域。这说明了溅射温度对YSZ薄膜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较高的基底温度下能够获得形貌较为优良的YSZ隔层,且与GDC基底接触牢固,获得较为良好的界面,有利于降低不同电解质材料之间的接触电阻。

图4 30和350℃基底温度下溅射沉积在GDC电解质表面的YSZ薄膜表面SEM微观图像

2.3 不同溅射基底温度溅射YSZ隔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将溅射温度为30 ℃以及350 ℃溅射后的电池经800 ℃退火后,为了能够搭配BSCF阴极进行电池性能测试,又在YSZ电子阻隔层上溅射了一层GDC阴极层,之后涂覆上BSCF-GDC阴极900 ℃烧制2 h后进行性能测试,电池分别记为30-YSZ和350-YSZ。

图5展示了在450~550℃测试范围内无YSZ电子阻隔层的NiO-GDC/BSCF-GDC电池以及具有YSZ隔层的30-YSZ和350-YSZ(NiO-GDC/YSZ/GDC/BSCF-GDC)电池的性能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350-YSZ电池的开路电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原来的0.974 V提升至1.014 V,说明YSZ作为一种纯的氧离子导体,能够有效地阻隔电池内部的电子电导,降低电池的内漏电情况,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相反,30-YSZ电池的开路电压并没有提高。可能的原因是在30 ℃下溅射的YSZ隔层,与GDC电解质界面接触不好,并没有形成连续的一层,导致没有能够有效地阻隔电子。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开路电压的提升,350-YSZ电池的输出功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550 ℃下,350-YSZ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 023 mW/cm2,而普通的GDC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仅为828 mW/cm2。在0.8 V下350-YSZ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680 mW/cm2,而普通的GDC电池仅为510 mW/cm2。由于电池都是同一批制备的,阴极烧制也都是同时进行,因此可以认为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的提高来自于YSZ电子阻隔层的电子电导阻隔作用。表1和表2比较了GDC、30-YSZ、350-YSZ电池在不同运行温度下的VOCV以及最大输出功率密度。

图6展示了在450~550 ℃测试范围内无YSZ电子阻隔层的NiO-GDC/BSCF-GDC电池以及具有YSZ电子阻隔层的30-YSZ和350-YSZ(NiO-GDC/YSZ/GDC/BSCF-GDC)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可以看到,电子阻隔层极大地影响了电池的极化电阻。一般来说,对于以纯的氧离子导体为电解质的电池,高频下的阻抗谱在实轴上的截距代表电池的欧姆电阻(Rohm),其主要由电解质的性质以及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决定。低频下阻抗谱在实轴上的截距代表电池的总电阻(Rtotal),低频与高频截距之间的差值代表着电池的极化电阻(Rp)。但对于GDC这种混合离子导体来说,内部存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子电导,会产生内短路电流,这部分内短路电流可能会加速电极反应,包括表面上的电荷转移和氧离子注入到电解质中的过程,导致Rp的降低,通过电池的极化电流越大,因此电池的Rp就会越低。在引入了YSZ电子阻隔层后,350-YSZ在EIS谱图上与实轴的两个交点相比GDC电池有了明显的增大,说明极化电流减小,起到了电子阻隔的作用。但是对于30-YSZ并没有增大,进而说明了在30 ℃下溅射的YSZ电子阻隔层不能起到有效阻隔电子的作用。

图7展示了30-YSZ,350-YSZ电池与无YSZ电子阻隔层的NiO-GDC/BSCF-GDC电池之间欧姆电阻的对比。可以看到,在全部的测试范围内,350-YSZ电池的欧姆电阻小于GDC电池,这说明350-YSZ电池的电子阻隔层与GDC电解质结合良好,没有明显的界面电阻;而30-YSZ电池的欧姆电阻在全测试范围内全都大于GDC电池,说明30-YSZ电池的电子阻隔层的引入增大了电池的界面电阻,再次验证了YSZ与GDC电解质界面接触不好,与电镜结果吻合。

结 论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考察了基底温度对在NiO-GDC阳极基底上溅射YSZ电子阻隔层的影响,并对电子阻隔层的形貌和电池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溅射温度对YSZ电子阻隔层起着关键作用,在350 ℃下溅射的YSZ电子阻隔层,与基底接触良好,并且能够起到阻隔电子的作用。在350 ℃下溅射时间为3 min的电池,开路电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550 ℃的运行温度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相对于没有YSZ电子阻隔层的电池提升了24%,VOCV提升了0.04 V。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