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装潮即将落幕的反思:风电产业企业的得失在哪里
距离2020年12月31日,只有八十天了,在三四十天前,我们风电主机装备企业几乎一律搞了一个生产活动:奋战100天誓师大会。其实作为生产性实体制造企业,尤其是主机装备企业,心里都非常清楚,每个月的产能是有瓶颈的,主机总装生产线可以24小时不睡觉连续作业,但是配套的各大部件都是在各自生产性车间的机器上实实在在加工装配出来的,不是加人,增加班组就可以增加产能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球哥看风” ID:colorballwind2020)
因此,有人预测,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主要核心进口原材料和关键部件的进口受限,最后陆上抢装的容量规模不一定能达到2019年的规模,根据南方各省的项目进展来看,这种猜测或预测不无道理。
2020年抢装的疯狂!
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部件涨价无底线:叶片原材料轻木价格单价从3-4k涨到最高15-16k甚至20k/立方,叶片的单价(2.5-3MW机型)最高涨价60-80万/套。
起重机吊装市场几近疯狂:就在10月份,650T、700T的履带吊包年吊装费用2150万,进场费单付,进场付一半。可以给大家透个底,650/700T的履带吊全新设备全款1900万就可以买到,也就是说干一年就能赚回一台几千万的起重机,也导致今日还有企业还在计划买新起重机进军风电吊装市场。而起重机生产厂家至今还是购买者门口等车下线提货。
安全事故频发:今年可能是风电建安领域发生安全事故最多的一年,前几天,福建莆田又发生一起风机安装死亡事故,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仅第二季度,全国就发生死亡事故13起,远高于同期水平数据(当然不全部是风电领域),更加邪门的是,海上风电今年连续发生两起海上施工船事故,好在无人员伤亡。忙中出错,专业人员的短缺和临时人员的用工,是发生安全事故的必然。
- 为何抢而未装?
装备制造业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企业的制造实力也是这样。
风电抢装的背后,实际从侧面暴露出了一个企业的制造与交付实力,风机产品更是这样:包括企业本身的硬件实力-生产线设备产能,软件实力-供应链供应能力与及时性,产品交付能力,包括运输,现场安装调试和验收能力。由此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突然把产能提升2-3倍,原因就在于企业本身的人员,设备,管理,供应及交付是需要时间逐步提升的,临时应付一个订单可以,长期肯定不可能实现,这也就是我个人同意为什么2020年最后陆上的抢装最后会落得一个“抢而未装”的局面。
同时,风电项目的建设程序非常复杂,各大央企国企都有各自严格流程,启动流程慢,很多程序都是一环扣一环,设备招标,勘测设计,施工招标,前面一个环节没有实施,后面就无法启动,加上年度的投资计划究竟有限,各大企业肯定也有限投资收益好的项目启动,等到有些项目启动,时间来不及,实际概算时间进度,年度无法完成,只好放弃抢装。
抢装局面为什么会出现?
对政策的把握还是抱有期待。陆上风电的平价到期实际两年前就已经公布,为什么到2020年才开始着急呢,因为大家习惯了快到期了来不及来个集体上书申请延期,而这次不同,国家的财政补贴已经补不动了,每年上1000多亿元的补贴,如果行业提前应对,2019年装机3000多万千瓦,今年可能就不至于这么被动。
风机的采购与交付是个性化需求,不能提前生产。风电主机的交付与其他设备的交付有很大差异,风机不是通用性商品生产出来的通用标准型产品,全部都是定制机型,各个风电场千差万别,由于大哥合同金额大,都严格履行招标,合同,首付款,投料款的合同执行程序,无法做到像工程机械通用标准型产品可以提前生产。
电源企业没有提前启动建设计划,也是抢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装备制造企业,如果能提前6个月下达生产计划,实现稳定生产,抢装就不可能发生,至少风机的交付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线的产能是固定的,按目前国内风机生产线的产能是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的,但问题是交付都集中在某几个月,生产线的产能是不可能临时增加的,要在几个月完成12个月的产能,怎么可能实现呢?
主机厂的市场预测和供应链计划没有做好,是抢装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风机是定制,但核心大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属于通用采购,如果提前对市场有足够的预判,主机厂要求供应商提前做好3-6个月数量准备(前提是核心供应商,战略供应商),可能主机厂就不会出现客户蹲点等货的现象。其实,中国风电(陆上)抢装也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未来也不可能出现抢装潮 了。
风机主机厂看似忙的热火朝天,实际并未见到利润上升,从几个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就可以看得出来,谁挣钱了,谁没挣钱,反而是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翻番,行业相关产业起重机生产企业挣钱了。
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抢装了,抢装规模容量反而甚至可能不如正常年份(疫情有一定原因)?抢装反而利润率下降?行业企业们忙得热火朝天,最后一地鸡毛。不难发现,我们行业企业对新能源风电政策的把控还不到位,企业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还有待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好在未来风电面临碳中和的强大政策利好,发展空间无限,就在今天,远景CEO张蕾提出了2023年风电三北度电成本降到1毛,从这一点来看,远景是一个有目标,有远见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至少敢于给自己确定目标(时间,技术),我们行业也期待这样的目标实现,风电的未来实现6000万千瓦/年的新增装机可能真的就不只是一个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