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投放 |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光伏会展网 > 光伏要闻 > 正文

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世界与中国的互信与日俱增

北极星光伏会展网 来源:瞭望 2018-12-10 11:22:24

国际能源署(IEA)是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政府间组织,1974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应对能源危机设立。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坐落于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IEA,专访了来自中国的IEA署长高级顾问杨雷。

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世界与中国的互信与日俱增

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

国际能源署(IEA)是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政府间组织,1974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应对能源危机设立。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坐落于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IEA,专访了来自中国的IEA署长高级顾问杨雷。

2016年5月,经过公开选拔的杨雷加入国际能源署,成为这一国际组织40多年历史上首位署长高级顾问。在这之前,杨雷任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

“在新的岗位上,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与世界互动迎来了新时代。”面对记者,杨雷说出了他任职两年多来的强烈感受。

北京成为现任署长首访第一站

“不说别的,我的这个职位就体现了这一点。”杨雷说。原来,IEA署长高级顾问这个职位是2015年9月上任的现任署长法提赫·比罗尔首次创立的,初衷是为加强国际能源署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交流。

“国际能源署的传统成员都是发达国家,可是比罗尔意识到,如果不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加入这一大家庭,IEA在能源领域将无法具有国际代表性。他上任后,一改历任署长首次出访不是前往华盛顿就是前往布鲁塞尔的传统,把第一站选在了北京。”

杨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三年来,中国和国际能源署的合作越来越密切。2015年11月,中国成为国际能源署联盟国;2017年2月,中国国家能源局和国际能源署签署三年合作方案;2017年6月,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办公室在北京挂牌成立……

“如今,国际能源署每年在中国国内的各类报告发布有十多场,我统计了一下,去年,总共仅有约300名成员的国际能源署,每个星期都有人在中国,合作密切到这种程度,确实前所未有。”杨雷说。

与中国的互信与日俱增

上任两年多来,杨雷的一大感受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以及中国和国际组织的各类合作明显增多,世界和中国的互信与日俱增。

“交流与合作增多后,世界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是在真诚地推行能源等各领域的改革。”杨雷说:“国际能源署越来越明白,他们倡导的能源转型等理念确实已经在中国落地开花,他们觉得好的事情,中国人已经在做。如今比罗尔署长在很多国际场合经常提到中国已经或将要实现的五个‘第一’:第一可再生能源大国、第一风电大国、第一光伏大国、第一核电大国和第一电动汽车大国。2017年12月,国际能源署还专门出版了《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国特别报告》,对中国能源转型进行了系统概述,评价非常积极。”

“作为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形,感觉实在是太棒了!”杨雷发自肺腑地感慨。

杨雷意识到,他的工作之于中国理念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今年7月国内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比罗尔问我要不要去。我告诉他要去,因为这个会对于理解中国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动能源改革很有意义。最后,比罗尔去了,一呆就是三天,和国内相关部门领导相谈甚欢,回来他就说,很有收获。”

以行动联通中外

在很多关键时候,杨雷和他的同事们为联通中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用行动在国际组织中树立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国际能源署要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国特别报告》中文版。我们拿到中文版报告初稿时,离比罗尔访华只剩一周时间,可是初稿译文不过关,国际能源署找的翻译不够专业,署内的核校部门甚至建议不要出版这一报告。”杨雷说起这件事,记忆犹新。

“国际能源署上一次发布类似的中国特别报告还是10年之前,这么一个有时代意义的报告眼瞅着因为翻译问题要黄。这个时候,我组织在国际能源署工作的10多个中国员工,每人负责一部分,加班加点,从核校译文到最终校订全部完成仅用了三四天时间,将原来拿不上台面的报告整理成了一个语言地道准确的报告。”

“中国人在关键时刻能吃苦、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的行动在国际能源署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后来,比罗尔在一次会议上特地就这件事表扬了中国团队,说中国人为国际能源署做出了榜样。”杨雷自豪地说。

新闻配图.png

相关资讯排行榜

本周本月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