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会展要闻 > 正文

全面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江苏将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江苏政府网 2018-10-12 09:13:40

(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1﹒数字产业化。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融合创新,在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智能硬件、工业控制、智能终端等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汽车电子标识、智能交通等一批重点物联网示范应用,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核心区。积极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打造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的大数据技术产业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园。不断创新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动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

2﹒产业数字化。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突出抓手,着力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促进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市场等环节渗透,鼓励生产方式向精细、柔性、智能转变,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催生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加快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或区域影响力的互联网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互联网品牌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互联网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智慧园区和创新型园区,积极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推动南京江北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连云港中哈物流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等一批小城镇智慧化发展。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步伐,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发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江苏特色田园乡村。

三、重点工程

(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宽带网络升级工程。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光网乡村”工程,深入推进“企企通”工程建设。在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基础上加大带宽扩容力度,加快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区域级骨干网络互联的区域交换中心、信息交互中心。支持南京、苏州等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打造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化基地。加快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以及江苏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全面推进“高清江苏”“4K江苏”。

2.窄带物联网建设工程。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部署力度,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全面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推动规模化商用落地,加强NB-IoT在公共服务领域、个人生活领域的推广应用,探索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应用场景,鼓励在新技术、新业务中的应用。

3.下一代互联网(IPv6)建设升级工程。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IPv6规模部署有关要求,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实施LTE网络端到端IPv6改造、移动终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等固定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推进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CDN)、云服务平台及域名系统IPv6改造。加快互联网典型及创新特色应用IPv6升级,开展政府网络IPv6改造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强IPv6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和防护体系建设,支持IPv6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和融合创新。

4.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加快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灾备中心和安全认证中心等功能性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与市政、公路、铁路、机场等规划建设的衔接。以公安“平安城市”、升级版技防城、“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的视频监控为主,结合交通、城管、环保、国土等视频监控资源,完善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高速公路智能化运营服务支撑平台,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力度,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平台。加快融合型家庭网关、家庭智能终端和家庭多制式传感器普及布设。

(二)政务服务能力优化。

1.基础数据资源建设工程。完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公共信用、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健康、就业、社会保障、能源、统计、质量、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安全监管、城乡建设、企业登记、旅游、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安全、交通运输、教育科研、审计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库。

2.政务服务网建设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江苏政务服务网,升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改造部门审批业务办理系统,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动态管理系统,完善全省统一的12345在线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完善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

3.政府网站群整合工程。充分发挥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第一平台和政务服务总门户的作用,切实加强各级各地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管理,并主动对接省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统一的省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加快部署各级各地政府网站,对所辖单位的政府网站,通过开设栏目、频道等形式进行整合,迁入省级政府网站技术平台。

4.智慧江苏门户平台改造工程。在企业服务方面,整合构建涵盖企业办事、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环保监测等各类资源的企业服务平台。在市民服务方面,持续深化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构建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一体化的市民服务平台,积极推广“我的南京”APP模式。

5.政府大数据共享开放工程。建成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加强政府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

(三)智慧城市治理创新。

1.时空信息云示范工程。加强多平台、多传感器和高分辨率的数据快速获取能力建设,保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重要地理信息的持续更新。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典型应用示范试点建设。依托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兼容的导航与位置服务。

2.国土资源云示范工程。开展智慧城市国土资源云平台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典型应用示范试点建设。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的预测分析能力。部署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信息化。依托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兼容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

3.智慧城管建设工程。深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功能,推广网格化管理,优化城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整合综合行政执法、综合指挥调度、市政环卫设施管理、城市景观照明等业务应用的省级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协同化、高效化、智慧化。

4.城市大脑示范工程。鼓励各设区市政府建设城市大脑示范工程,选取若干业务领域为切入点,整合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对整个城市管理进行全局、动态分析,优化调配公共资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5.绿色能源资源利用工程。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构建“天空地”三位一体的能源立体监测、监管系统。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智能电网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络。推动“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智慧住建推进工程。构建绿色建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筑物数据库、绿色建材信息库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快建设全省企业、人员和项目数据库和建筑市场、招投标、信用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打造省住房城乡建设智慧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省、市、县三级住房大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用。

7.智慧水利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统一信息采集平台,完善水、雨、旱情信息采集点、视频监视点和工程监控点建设,进一步增加覆盖率和采集要素。建成智慧水利云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以及重点水利工程、水利网络的全覆盖。建设河湖长制管理、水利工程远程监控、水政执法及河湖采砂管理等系统,完善防汛防旱调度、水资源管理、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文服务和政务服务等系统,提升水利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

8.应急防灾一体化工程。建设全省统一的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加强灾情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联接各部门、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气象综合探测信息系统,完善实时高效的气象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系统,加快形成省、市、县三级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

9.智慧安监建设工程。开发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和事故应急技术支撑平台,优化整合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推进省级安全生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推进各级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能。

10.智慧审计监督工程。结合“金审工程”三期项目,构建一体化审计数据系统,建设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审计管理平台,加强审计电子数据采集、归集,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能力。

(四)民生服务便捷普惠。

1.智慧教育建设工程。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探索“平台+资源”服务模式,促进全省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加强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开展网络扶智与精准扶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支持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校、高等院校及其他办学机构开展网络教育,建设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互联网+”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建设覆盖全省的新媒体城乡传播平台,加快省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扫黄打非”综合管理监测平台。加快全省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农家书屋实现乡村覆盖,鼓励开发推广各类满足市民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

3.智慧人社大集中工程。构建全省统一的“二库四平台”体系架构,建立全省集中的人员、单位和社保卡基础信息库,加快推进省、市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大集中,建立人社业务资源数据库。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信息系统(金保二期)的建设和维护,全面推动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应用。推进“互联网+”妇联,建设省妇女儿童云服务平台,打通零距离服务妇女儿童的“智慧通道”。

4.智慧民政服务工程。推进“金民工程”配套建设,改造提升省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融入全国民政业务一体化应用,实现各项民政业务部省协同、上下联动。建设省级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大数据平台,推动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核查比对与业务协同。

5.智慧健康推进工程。加快构建统一权威的省、市、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基本建成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应用,推动健康相关产业发展。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互联网医院,推进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推行“虚拟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

6.智慧交通建设工程。完善省、市两级交通运输综合数据中心和移动应用等基础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交通感知网络,加快推广全省交通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应用。健全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广掌上公交、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出租车管理与服务系统、渡船航行避碰预警导航系统。推进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信息通道,推动交通物流协作。强化寄递渠道的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

7.智慧警务建设工程。构建智慧警务应用生态工程,提升反恐处突、侦查破案、服务民生等数据实战支撑能力。构建智慧警务技术支撑工程,按照“织密天网、建强天算、探索天智、铸牢天盾”的要求,夯实智能技术支撑体系。实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工程,建设全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隐患发现、应急处置能力。

8.智慧法务提升工程。加快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一体融合发展,深化“7天×24小时”服务,实现实体、网络、热线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县乡村三级“智慧法务”体系建设,建设智慧型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加快乡村智能服务的一体连通。推广“互联网+律所”“互联网+法援”“互联网+公证”等服务,积极推进“智慧调解”,让群众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性的公共法律服务。

9.智慧人防建设工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整合建设人民防空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管理,人民防空警报智能化管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和人民防空行动决策等系统。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防护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普遍性需要。

10.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工程。加快构建覆盖省、市、县、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信息网络和智能移动监管平台。建设省级食品药品监管云服务平台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控监测中心,建成省级食品药品监管云数据中心,推进省级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平台建设。

11.生态环境综合监管体系工程。开发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系统,落实“多规合一”,统筹建设生态功能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排污许可与总量管理一体化平台,完善集污染物排放监控、工况监控、视频监控、水电能使用监控、智能质控于一体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建成河湖信息共享平台、河湖管理应用系统、提高河湖智能化调度水平。建设工业集聚区、化工园区“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搭建环境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完善环保信用评价系统,开发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建立环境信息数据整合交换与共享机制,构建资源环境基础硬件平台体系和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体系。

12.旅游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构建旅游产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整合旅游信息展示和发布平台,推进景区管理平台和多维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构建旅游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体系。

13.智慧体育建设工程。建设覆盖全省的全民健身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广《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指南》网络版应用,完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指导中心网络。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采集健身数据,为群众提供在线健身指导、健身处方等服务。推动智慧体育馆建设,培育智慧体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推动电子竞技产业发展。

(五)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1.新兴智慧产业推进工程。研究推动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支撑软件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创建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遴选一批优秀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加快云计算、大数据领域重大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大力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推动苏南、苏中、苏北软件产业园区优势互补、创新合作,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推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汽车电子标识、智能交通等一批重点物联网应用示范,打造物联网产业发展新高地。研发自主安全可控服务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一批能够成为互联网新入口的智能硬件。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硬件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平台和服务型企业,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和应用协同发展机制。

2.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壮大网络销售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服务平台,着力在化工、纺织、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领域打造跨区域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融合发展物流专业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本土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转型。打造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聚焦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培育面向百姓生活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加强信用创新和模式创新。实施企业电商拓市专项行动,推动江苏优质制造业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结构合理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度,推进以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市为中心的沿江集成电路产业带建设。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发展,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加快研制下一代互联网设备,打造天地一体现代通信产业链。大力发展满足高端装备、应用电子、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核心基础元器件,突破微机电系统(MEMS)微结构加工、高密度封装等关键共性技术。

4.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组织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工程,积极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装备等重大专项,鼓励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创新研制。加快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促进成套智能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节能化方向发展。

5.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制定并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南,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和认定工作,力争建成2-3个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组织制定和发布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星级上云企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建设标准和认定办法,重点建设10家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创新中心,打造10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新增10万家企业上云,重点打造星级上云企业,在全省重点产业园区中创建30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建设,认定一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建设服务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体系。

6.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全程应用,积极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启动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服务融合,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农业大数据挖掘应用,全面构建智慧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建设水平,促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项服务不断深化。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