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学者汇聚华电共同研讨能源电力技术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流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5月19日至20日,华北电力大学举办2018能源电力世界青年学者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共聚华电进行学术交流。本次论坛旨在围绕建设“引领能源技术发展潮流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聚焦国际能源电力学术前沿,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展示舞台。
论坛开幕式与大会专题报告于19日上午举行,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副校长律方成、檀勤良,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同志,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檀勤良主持了会议。
杨勇平致欢迎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来宾和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华北电力大学有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和地区发展的优势,有学者们成就事业的一流平台和学术氛围,有崇尚学术、尊重人才的优良文化传统。他指出,能把“青年”、“教育”、“能源电力”这三个公认的最阳光的事业融合在一起,最好的结合点、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华北电力大学。他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够在论坛上尽情交流,深入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诚挚邀请青年学者朋友们加盟华北电力大学,在推进我国能源电力事业新发展的进程中,共同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律方成作大会报告,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从学科体系建设、创新平台构建、办学格局形成、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总结了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他还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举措及有关人才引进政策,指出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才在经费上有支持,工作上有平台、有政策,成长上有氛围,发展上有条件,生活上有待遇,全力助推青年才俊成长为学术大师、学术领军人物。
开幕式上,杨勇平向刚刚加盟学校的七位青年学者代表颁发聘书,向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在随后的论坛专题报告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教授作了《新能源电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概况》报告,阐述了实验室“多源互补、源网荷协同、安全高效”的技术路线,“电源响应、电网响应、负荷响应”为一体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与进一步凝练的三个研究方向。刘吉臻院士还介绍了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和主要创新点,介绍了实验室的开放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有关情况。
国家“千人计划”潘伟平教授作《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报告,国家“杰青”毕天姝教授作《智能电网2030》报告,国家“优青”肖峰教授作《群体系统协同控制》报告。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结束后,青年学者们将按个人研究领域,分别参加“智能电网”、“能源清洁利用与节能”、“新能源技术”、“能源与环境”、“智能信息与控制”和“能源经济与政策”等六个分论坛的报告讨论,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探讨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和科技发展热点问题,开拓学术视野,促进交流合作。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大人才”发展战略,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育未来人才” 的基本思路,相继实施“151人才工程”、“责任教授制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确定了一大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青年学术骨干;出台了“杰出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利用多种渠道,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引进和柔性引进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在内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注重“大师+团队”的队伍建设模式,建立“学术特区”和“人才特区”,构筑人才“高原”;通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进海外智力,打造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三化”工程,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走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高水平青年人才。目前学校名师荟萃,建设了一支由高端人才领军、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