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政策支持的充电桩中国国际智慧充电桩展览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成长离不开电池和充电桩。随着电池技术的日趋成熟,各地纷纷发布政策助力建设充电桩市场。
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发展中时间最长,自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以来,20世纪初第一次达到生产高峰,占领40%的汽车市场。后来由于电子启动器的发明以及纯电动汽车启动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机的黄金时代。1974年-1982年欧美两次能源危机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制重新进入高峰。近期,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不过这并不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就没有阻碍,比如充电桩建设滞后就严重制约了电动车的推广步伐。有统计数据显示,电动车的普及还隔着1000万个充电桩的距离。数字是否精确还未可知,但是他所反应出的问题,充电桩建设明显没有跟上电动车推广的步伐,致使很大一部分潜在消费者仍在继续观望。那么,充电桩建设为什么一直滞后呢?业界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充电成本高,投资效益不明确,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市场化程度过低。

尽管如此,各界还是很看好充电桩市场的。从政策上,我国是鼓励充电桩的建设的,并且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技术上来看,无线充电、光伏储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再加上续航里程的不断增加,相信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会更上一层楼;从地域上看,除了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新疆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将新能源汽车更广泛地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从2013年喀什首批购进新能源公交车开始,这几年,乌鲁木齐、哈密、石河子、和田等地都倾向用新能源公交车替换传统公交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充电桩“刚需”同步上升是必然趋势,相关企业的年度业绩甚至有望同比倍增200%以上。很显然,政策加技术革新正在成为充电桩市场走俏的坚强后盾。当然建桩的同时,也不能换疏忽平台的管理,缺乏平台管理会导致充电桩使用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