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会展要闻 > 正文

河北唐山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热电联产建设 稳妥推进超超临界大型发电机组布局建设(全文)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2016-08-31 09:23:43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产业、资源、环境等配套政策,引导、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构建系统、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全面落实《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各类规划衔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严格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准入事项,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

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科学设定各县(市)区能耗强度、煤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指标,全面完成省达目标任务。实施更加严格项目建设环保准入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容量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的“双控”管理,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明确各县(市)区用水总量限值、地下水开采量限值,实现水资源有序合理开发,节约涵养地下水源。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推进用地指标差别化、精细化管理。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严格设定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底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树立底线思维,合理设定各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确保不突破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定纳污红线,建立限制纳污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理。设定重点湖淀周围、城镇近郊、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线两侧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红线。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编制《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区制度。到2020年,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不低于管辖海域面积的13%。

三、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

深入推进不动产确权登记制度改革,整合全市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等级职责。推进全市水流、森林、山岭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制制度,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阶梯利用。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强化供地计划管理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市、县两级矿山资源总体规划管理,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强化矿产开发准入管理。有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四、完善经济政策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落实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继续执行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水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和考核评定办法,实施分级考核奖励。

五、推行市场化机制

建立完善用能权(能源消费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全面推进和落实能源消费权交易制度,对符合用能条件的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按照交易规定取得用能指标。制定《唐山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力争2016年底前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继续抓好交易平台建设,做好本市区域市场与全国交易市场的对接。全面推进矿业权等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土地、矿业权、海域海岛等招拍挂出让管理办法。推行水权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使用制度。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激活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营。

六、健全生态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探索区域合作、市场运作等生态补偿形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县(市)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实行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确定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产业,健全完善与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投资准入、审批监管、商事登记、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机制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制,健全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推进污染物排放监管全覆盖。探索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篇 坚持开放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 活力

锐意破解改革的难点和瓶颈,丰富提高双向开放的内涵和水平,以改革强动力,以开放增活力,推进改革和开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竞争力。

第十九章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紧紧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最大限度减小政府与市场调控的重叠区,构建更具公平效率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大力推进简政放权,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项外,其他事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把贴近群众的审批事项放至县(市)区及以下基层。推进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规范管理保留的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管机制。推进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保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全面推进“三证一章合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现“一照一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办好网上政务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按省相关要求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二、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有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改革,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推进绩效预算管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加强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国库资金和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推进地方收入体系建设,提升地方收入保障立法层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税制改革部署,完成营改增、改革增值税,推进消费税、资源税及房地产税分类改革,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简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改进产业发展调控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等手段转变,建立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的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大存量资产优化整合重组力度,加快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和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加强和改进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董事会规范运作和对经理层的监督,加强企业内设监事会建设,重视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发挥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切实加强企业外部监督,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健全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建立高效顺畅的外部监督协同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加快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对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实行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完善落实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政策,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保障民营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土地、信贷资金等生产要素。清理取消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持“非禁即许”,放开行业准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结构调整,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加快改革、改组、改造,加强民营企业管理、提升档次,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一批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5%以上。

五、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改革,推进农产品、能源、医疗服务、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环保和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六、加快农业农村改革

加快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范围内农民住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完成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工作,2017年完成农村承包地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市县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到2020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类平台全覆盖。

加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政策扶持,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形式,因地制宜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强化监管,规范市场运行。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机制,建立农民进城后自愿放弃宅基地补偿机制。

加快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的“两权”抵押融资功能,试点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推行“政银保”、“银企保”等合作支持农业贷款模式。加强玉田县国家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新模式。

加快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挥市、县两级供销合作集团作用,大力构建“组织+经营+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供销合作社体系。

第二十章 构筑对外开放新平台

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依托既有发展基础,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做大做强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做大做强开放特殊功能区

借鉴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积极对接天津自贸区,推广国内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制度经验。建设好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争取天津自贸区政策向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或出口监管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支持曹妃甸利用综合保税区和深水码头优势,创新贸易模式,积极发展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支持唐山港谋划建设陆海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积极开辟国际远洋航线,特别是加密集装箱航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综合物流通道。

二、着力建设国别(地区)产业园

加强中日韩(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日资产业园和开平区日资产业园、海港开发区中东欧产业园、乐亭中拉产业园等国别(地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采取差异化招商政策、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县区谋划建设国别(地区)产业园,实施差异化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尽快形成符合客商投资意向和偏好的特色产业园区。

第二十一章 打造对外贸易新优势

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着力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出口自主品牌,支持发展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与效益。

一、推进外贸优化升级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农业、轻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创新发展,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巩固扩大日本、韩国、美国及港澳台等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大力发展中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加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产品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出口;加大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培育和扩大文化、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二、加强特色出口基地建设

做大做强卫生陶瓷、高端装备以及优质农产品等特色出口基地,积极培育精品钢材、光伏等出口基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出口产业集群,引导基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出口基地建设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对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给予政策资金、安排展会展位等支持。

三、大力培育出口自主品牌

实施出口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及成套设备出口企业。设立出口自主品牌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认证和宣传推广,提高自主品牌出口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支持发展新型贸易方式

鼓励企业借助第三方和自建平台,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口岸功能,建成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外贸企业提供物流、通关、信保、融资、收汇等综合服务。支持机电、陶瓷等行业的优势企业到海外设立自主营销和服务网络。

五、优化对外贸易环境

推进和完善唐山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实现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对唐山港口岸的全覆盖,构建以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依托的大通关协作机制,改革口岸监管服务模式,推进关检“三个一”合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三互”,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优化口岸合作,优化出口退税管理机制,扩大出口信保支持政策覆盖面,加强对有出口订单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第二十二章 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着力优化外资结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

一、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促进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领域利用外资。支持优势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探索发行境外债券、利用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融资租赁等融资途径。鼓励外资参与我市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申请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改进招商引资机制,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以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为方向,提升经贸活动水平,办好中国—中东欧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和世界园艺博览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网络新媒体的力量,建立面向重点国家和区域的企业、行业和产业投资信息库。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开展产业园区整体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命中率。加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投资和商务运营成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三、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在巩固发展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外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软件开发、工程设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吸引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二十三章 探索“走出去”新路径

以国家将河北作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示范省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钢铁、建材等产能优势,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把唐山建设成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示范城市。

一、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依托我市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境内资本、装备、技术和劳务输出。围绕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资源能源供应基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东欧16个国家的合作,鼓励我市钢铁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股权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境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基地,扩大钢铁销售贸易;发挥我市水泥企业技术、装备、设计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境外建立水泥生产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和研发能力提高我市制造业水平。到2020年,完成对外投资额4.08亿美元,年均增长5%。

专栏12 中东欧16个重点合作国家

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

二、完善支持“走出去”政策体系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境外投资项目贷款贴息、前期工作经费补贴、外派劳务人员培训补贴、对外承包工程保费补贴等方式,调动企业“走出去”积极性。建立完善信息服务、融资支持、项目对接等公共平台,加强对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对外投资合作预警、风险防范和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保障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的合法权益。规范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竞争秩序,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规范管理。

第二十四章 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

一、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合作

在深化同京津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区域市长联系会议和“九市一盟”合作,积极融入环渤海区域广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落实《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城市在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利用、产业、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吸引环渤海地区大型公司到我市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环渤海区域各市与我市共建合作园区或构建合作联盟。

二、加强与内陆腹地及沿海发达地区合作

加强与内陆腹地联系。探索推进共建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和临港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和省内内陆城市建设内陆港。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济合作,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到我市建立区域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推进一批合作交流项目。到2020年,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10%。继续抓好援疆、援藏等工作。

第七篇 坚持共享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创新、加速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十五章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全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强财政、产业、投资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积极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挖掘第二产业就业潜力,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完善和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稳定扩大就业。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开发更多适合的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创业。加强定向帮扶和援助,妥善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的转岗再就业工作。加大托底安置力度,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和大气污染治理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实施专项帮扶行动,促进其尽快转岗再就业。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确保零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做好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工作。

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一批公共就业培训实训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专兼职师资队伍。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现代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培训资金直补企业和劳动者的办法,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管理职能和资源整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立诚信等级评定制度,推动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平等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城乡,统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劳务派遣人员、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积极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收支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各级政府扩面责任。加大稽核力度,依法扩面征缴。

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跨区域无障碍转移接续政策,探索推动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互认,按照省部署,推动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发挥好失业保险基金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建立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基金收支挂钩机制,落实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伤保险政策。

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国家、省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人员的医保待遇,继续完善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制度。调整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逐步实现保障标准城乡一体。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生活水平。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方向,创新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探索建立保障对象与政府共有产权制度。结合房地产去库存,加大购买商品房和长期租赁社会房源的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推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向乡镇延伸,将符合条件的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

完善城乡救助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到2020年,五保老人年集中供养生活标准达到9000元,分散供养达到8000元。继续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重点救助对象救助比例不低于合规费用的70%。大力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救助比例达到80%,一次性最高救助金额达到8万元。推进市县两级救助机构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推进各县(市)区儿童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完善孤残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制度,将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三、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合理确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贫困户标准,严格审核程序,准确定位贫困户,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就业帮扶等形式,以救助帮扶兜底,到2020年使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不断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

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探索实施学区制,推行学区化办学和管理,促进教育资源统筹利用,逐步实行学区内资源共享。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平等享有升学机会。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普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幼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加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推进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积极探索“走班制”教学模式。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制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支持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深化职业院校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统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加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格局。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华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为契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层次,鼓励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建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适合我市经济结构特点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加强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我市办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提高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统筹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双向延伸,加速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共享。推进特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远程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实施“三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评选“名师、名校长、名校”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名校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品德高尚、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开拓创新的专家型校长,创建一批管理有序、发展和谐、特色显著、质量渐进的品牌学校。确保每届市级名师保持在200名左右,建成一支100人左右的名校长队伍,市县两级名校(园)创建率达到30%以上。

五、推进健康唐山建设

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市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理顺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降低大病医疗费用。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合资共建市中心医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节机制,保护医护人员安全行医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量2.5人、注册护士数量3.3人。

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精神卫生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和装备22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着力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20年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店、名企”战略,扶持中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抓好“示范中医院”和国家级、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工作。推进公立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国医堂”100所。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倡导优生优育,将放开二孩政策后的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推进妇幼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妇幼保健能力供给,婴儿死亡率控制至9‰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提高出生人口管理科学性,开展一孩、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制度。加强县乡村三级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健全服务网络,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和空巢老人帮扶服务水平。推进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市区建设6个社会化养老基地,每个县(市)区各建设一所2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办示范性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发展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量达到40张,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城市社区覆盖率100%,农村达到50%。

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唐山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妇女儿童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提升儿童卫生保健和福利水平,消除对女童的歧视,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切实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问题。严厉打击拐卖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围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全力推进运动之城、活力之城、健康之城“三城”建设。扎实推进群众体育组织网络、设施网络、服务网络“三大网络”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国民体质合格率9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5平方米,所有县(市)区均建有全民健身中心。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体育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30亿元、增加值达到40亿元。

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推进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加强安监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水平,加快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应急平台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载体,持续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加快食品药品安全检验体系、电子监管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改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链条,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应急处置、社会共治等体系。到2020年,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达80%以上,14个县(市、区)全部达到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标准。

加强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估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力量、人员业务、装备设施建设。加强地震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地震监测预警和灾害预防体系,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创新气象灾害指挥和预警信息发布形式,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和风险的整体研判、动态监测,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领域本系统各类风险情况。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安全隐患公告制度,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组织体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到2020年,基本形成机制完善、基础扎实、防控有力的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管理水平和预防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第二十六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宣传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全力办好唐山抗震四十周年重大纪念活动,凝聚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合力。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推进理论学习、研究和宣讲,努力使科学理论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广泛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体验实践活动。

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全民阅读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及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文明创建水平。探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积极倡导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爱唐山、做贡献”、“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身边好人”、诚信“红黑榜”发布等活动,以“大爱唐山”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主线,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唐山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激发人们对文化生活、文化消费、文化素养的自觉追求。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协调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服务。

实施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县(市)区全部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乡镇(街道)设置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配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有文化广场)。到2020年,市群艺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成为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加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到2020年,各县(市)区全部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的现代化档案馆。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有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种民办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发展。加强图书馆馆外服务点、文化馆(站)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建设,推广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出台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基地,鼓励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教学活动,谋划建设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加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生产、传播和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历史讲解、技艺演示、现场体验和产品展销等新的服务形式。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健全市级和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做好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对非遗名录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黄牌警告和红牌除名机制。

三、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打造文化产业功能区和产业带。深度开发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十大产业链条”,构建南部海洋文化产业带、东部滦河文化产业带、北部长城文化产业带、中心区工业文化产业带等“四大特色产业带”。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企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坚持一地一品,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现代传媒、演艺文化、出版印刷等“七大文化产业业态”,加快新闻出版、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传媒、动漫游戏、会展策划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艺术设计、文化用品和特色民间工艺品制售业。借助举办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及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活动,引入专业文化经纪、票务销售公司,把高端文化引进来、地方文化送出去。

培育文化龙头企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系统整合,推进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广播电视台深化改革,支持其做大做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支持自主创新,引导本地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健康发展。鼓励开滦、冀东发展集团等国有企业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增加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领军企业。

第八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运行一体化和相互融合,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十七章 建设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推进以港口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和普速铁路为基础、以民用航空、邮政运输为补充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京津冀东北部交通运输中心。

一、加快铁路网建设

立足服务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大力推进区域高速客运铁路、轨道交通、集疏港铁路网建设,改造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启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与京津及省内周边城市紧密衔接,市内加速成网,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客运系统。深化铁路货运改革,改造提升既有部分国铁和铁路专用线,新建联系港口与腹地及港区间地方铁路,强化疏港功能。推进国家规划布局的12个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唐山南、杨家口2个城市铁路货场向城市配送中心转型,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多方合作新型铁路运输格局。到2020年,建成京唐城际铁路、唐曹、水曹和汉曹铁路及唐遵和七滦市郊铁路,推进“九横八纵四园区”大型综合地区铁路网系统建设,构建以港口为龙头的全国性铁路枢纽城市。

二、加快公路网建设

围绕完善唐山港公路集疏运体系,谋划京曹高速、赤港高速、唐赤高速公路等路网建设,扩大唐山港腹地范围。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强公路网与国家、省大通道的衔接,推进京秦高速、西外环高速公路加宽等路网建设。围绕京唐秦发展带,推进廊唐秦高速通道建设,连接首都第二机场和秦皇岛北戴河机场,成为京唐秦区域机场群的重要集疏运通道。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力度,力争实现行政村“村村畅通”。密切综合交通系统与主要城区、中心城镇的通畅连接,推进公路运输站场与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重点抓好唐山西综合客运枢纽站、丰润综合客运枢纽站等枢纽客运站场和唐山东物流园区、丰润物流中心等枢纽货运站场建设,健全和完善站场网络体系。优化公路运力结构,组织开发集装箱、大件、零担等“新、特、优”货运、快速货运等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发展高速客运、中短途客运、出租客运及城乡公交客运四大客运网络,做好公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9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的乡镇覆盖率均达到100%,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

三、加快唐山港开发建设

以建设世界性综合枢纽大港为目标,统筹“一港三区”规划,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港口群。加快推进曹妃甸港区东区港池、中区第二港池和京唐港区第五港池的开发建设,开展曹妃甸港区西区一、二港池及丰南港区前期工作。加强与秦皇岛港、天津港和黄骅港协同发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开设近洋干线航线,做好集装箱航线互通互联,促进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拓展港口的加工、配送、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建立覆盖全港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管理智能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物流专业化。完善现代海运服务体系,引导海运业向“企业规模化、现代化,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加快发展航空运输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航领域,推动地区民航业快速发展。加强唐山三女河机场与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的协作,适时增开热点航线,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拓展通航业务,积极推进曹妃甸、迁安、国际旅游岛通用机场和宏升公务机基地、凤凰花卉、南湖起降点的谋划建设,探索开展通勤航空业务,积极培育维修保障、零配件制造等地方通航产业。谋划建设大型空港物流中心,吸引知名物流公司在空港城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力争把唐山建设成京津冀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到2020年,三女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0万人次。

专栏13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铁路:京唐城际铁路、唐曹铁路、水曹铁路、汉曹和曹妃甸铁路扩能;七滦铁路和唐遵铁路改造提升、唐山港港区间铁路联络线。适时建设环渤海城际(唐山段)、唐曹城际铁路、唐遵城际铁路、津遵承城际(唐山段)铁路、京秦第二城际(唐山段)铁路。启动实施唐山南湖—丰润厂前路、唐山公交客运东站—古冶、唐山站—曹妃甸新城等城区间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铁西-开平新城商业中心、北郊枢纽-丰南唐人街、机场路-开平小商品市场等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

公路:迁曹高速公路、唐廊高速公路、京秦高速公路、西外环高速加宽改造建设,谋划唐秦高速公路、赤港高速公路唐山段和京曹高速公路唐山段,加快G102丰润城区段改线工程、S316迁安-大厂林南仓塌陷区改线、G508赤曹线等项目。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