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56245276

首页 电力展会 电力会议 会展要闻 会展专题 热门展讯 名企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 会展要闻 > 正文

国家电网刘振亚关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表述都在这里了!

北极星电力会展网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2016-03-01 10:03:32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高度,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重大创新,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做出的重要倡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构想,这次中国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既是贯彻“一带一路”构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升和发展,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必将有力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每一次能源变革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煤炭开发利用、蒸汽机发明,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开发利用、内燃机和电力发明,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清洁发展,形成以电为中心、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能源全球配置的新格局,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引领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利用各类清洁能源,能够让人人享有充足、清洁、廉价、高效、便捷的能源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全球能源互联网与物联网、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和发展平台,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拉动作用。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超过1.0℃。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能够促进国家间、组织间、企业间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问题,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异,抑制国际争端,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目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走清洁发展道路,实施“两个替代”:即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只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加快“两个替代”,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内互联: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第二阶段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第三阶段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开发,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目标,全面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特高压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特高压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的综合优势。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设备即插即用,智能互动服务等需求。十年多来,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国家电网公司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国和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刘振亚眼里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啥样?

全球能源互联网: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破解能源困局的治本之策。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其根源就是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开发利用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而同时全球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将是大势所趋。

清洁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适应清洁能源逆向分布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以电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各国大型能源基地及各类分布式电源,将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到各类用户,实现清洁能源大发展。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立足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成功实践和清洁能源发展,首创性提出的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镛等国际政要,国际能源署(IEA)、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将成为继蒸汽、电力、信息技术后,引领世界能源领域变革的全球性技术革命。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能源变革趋势和电网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高大上”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多会开建?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践基础和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让世界成为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刘振亚

特高压技术已经成熟。国家电网公司建成“三交四直”7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9项特高压工程,成功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距离达到1500千米,±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千米,全球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智能电网全面突破。国家电网已经建成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的智能电网创新工程,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

清洁能源迅猛发展。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清洁能源并网装机已达3.91亿千瓦,其中风电1.1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0.397亿千瓦,成为世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

大电网互联加快推进。在北美、南美、欧洲、南部非洲、海湾国家已经形成一批跨国互联电网,一些跨洲联网方案也在推进中,将有力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到2025年,通过建设东部、西部电网同步联网工程,国家电网将形成一个同步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1>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电网是关键

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特高压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各方力量,全面开展特高压工作,在理论、技术、标准、装备及工程建设、运行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攻克了电压控制、外绝缘配置、电磁环境、成套设备研制、系统集成、试验能力等技术难关,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制定了完整的特高压标准体系,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研制了全套特高压关键设备,我国成为世界首个、也是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特高压尖端技术的国家。

特高压迎来快速发展、大规模建设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16条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达2.88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达2.94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4347亿千瓦时。依托大电网发展新能源,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已突破1.6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

2>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是基础

推进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开发、分布式电源应用、便捷用电、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支撑智慧城市、电网智能化等6类41项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推出一批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

开展最新前沿技术攻关。研究新能源协调控制、海上风电并网检测、大容量储能、输配电智能化等技术,着重解决新能源并网技术难题,将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相衔接,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电网中的应用,开展风电—供热联合优化平台、隔离断路器带电自动化检修平台、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分析系统、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器、船舶岸电柔性变频装置等智能电网实用化装备研发。

推进国家级智能电网项目。依托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多类型能源联合运行、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接入控制、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综合集成等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一批具有应用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

3>凝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强大合力

建立协同攻关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以重大研发项目为纽带,共享前沿信息、研发设施、科研成果,开展产学研用以及跨机构、上下游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增强合力。

加强优秀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机构的紧密协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复合型人才。

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发挥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能源电力企业等作用,建立跨国界、跨领域、跨专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举办有影响力的高端论坛,打造一批高层次、开放型、国际化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总共要分三步

首先,建设坚强电网网架。加快特高压网架建设,2020年国家电网形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2025年形成统一同步电网。实施“一特四大”战略,促进大型能源基地和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发展。

其次,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老挝、尼泊尔、泰国等周边国家联网工程。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

然后,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从2020年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从2030年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开发,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突破时空这就是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构筑能源发展新格局

突破资源约束,人人享有充足清洁能源。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生产出66万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比2010年增长近10倍,太阳能、风力发电的成本将明显低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让能源互联网覆盖世界每一个角落,能源供给不再有盲区和空白,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有充足、不间断的电力服务。

突破时空约束,清洁能源实现高效利用。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实现全球能源的时差互补、季节互补和地域互补,实现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到2050年,北极外送风电将达到3万亿千瓦时,赤道外送太阳能发电将达到9万亿千瓦时,“一极一道”外送电量将占全球电力需求的16%。

突破环境约束,清洁能源成为主导能源。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达到80%,清洁能源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115亿吨,仅为1990年的50%左右,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

全球能源互联网改变世界

构筑能源发展新格局。形成清洁能源占主导的世界能源格局。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80%,各洲电力供应充足,洲内大型能源基地的集中式电源占69%,洲内分布式电源占15%。

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预计2016~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及相关电网每年投资达8200亿元,年均可拉动GDP增长约0.6个百分点。

创造社会美好新生活。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开启人类文明新篇章。根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人人可以享受生态文明成果,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清洁能源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广告服务/会展合作:齐女士 010-56245276 13381061157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广告服务 | 营销活动 | 电展+套餐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