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外交升温 未来十年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
同样在哈萨克斯坦,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在这座城市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2月13日,即将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李克强总理在哈官方权威媒体《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哈合作面临“版本再次升级”的历史机遇。
未来7天,总理一行将飞越10多个国家,行程2万多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和泰国,李克强将与22个国家领导人会见会晤并出席国际会议,相关外交活动近70场。
接受上证报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访问是中国外交年内的“收官之旅”,所访问区域都是“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因此也可以称作“一带一路之旅”。
纵深推进“一带一路”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14日启程2014年外交收官之旅,开始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举行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出席在塞尔维亚举行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访问塞尔维亚,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
李克强指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中哈合作迎来了从‘2.0版’向更高水平的‘3.0版’升级的历史机遇。”
据介绍,中哈两国总理将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合作内容和项目将在公报中被确定下来,能源、交通、金融等优先领域将签署政府间和企业间合作协议。
访哈期间,李克强总理不仅要出席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还要在两国企业家委员会活动上致辞。
“最近几年中国外交日益体现出经贸+战略双轮驱动的顶层设计意图。中国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重大外交倡议,都是围绕中国周边展开的,而经贸合作始终是外交开展的突破口。”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据报道,在企业家委员会活动上,两国将签署约30份合作文件,总金额有望超百亿美元。
7天2万公里的行程更重要的一点是“兑现预期”。访哈期间,李总理将出席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外交部透露,会议将发表《联合公报》,以决议形式批准一系列涉及上合组织务实合作和机制建设的文件,并见证签署海关等领域合作文件。
“今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达成了多项共识,这次总理出行就是要推动成果落地,将围绕互联互通等提出一系列支持上合组织发展的倡议。”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本报说。
塞尔维亚是李克强年末亚欧行的第二站。据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介绍,李克强届时将出席16+1领导人圆桌会议、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还将分别会见与会的中东欧其他国家领导人,探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可能性。
会晤同样注重“兑现预期”。根据去年发表的《布加勒斯特纲要》,双方正在积极探讨构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打造中欧物流新动脉;同意加强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
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也是李克强此次出访的重头戏。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6个国家,分别是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和越南。
这是李克强首次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介绍说,中方期待会议进一步加强次区域发展伙伴关系,以通过《区域投资框架执行计划(2014-2018)》为契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推进次区域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铁路联盟、经济走廊等硬件建设,以新十年战略框架为指引,构建次区域更加开放的合作格局。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此次总理出访三国,对于提升“一带一路”的纵深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概念将由APEC会议参与国延伸到中亚国家、中东欧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上合组织、中国—中东欧、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等将成为新的“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平台,与上述三国之间合作项目的优先推进也将为“一带一路”在三个区域的有序扩展提供现实的样板,起到带动作用。
未来十年的政策红利
在推动经贸外交的同时,国内企业迎来了“走出去”的重大机遇。
12月11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外交部新年招待会上展望明年中国外交时表示,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亚投行,用好丝路基金,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贸区谈判进程,致力于亚太各种双边和区域合作安排的相互包容与相互促进。
在12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上。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对中外企业家们详细宣讲了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推进情况,希望企业家共同参与沿线经济建设和投资。
刘劲松表示,“一带一路”既是亚欧合作的伟大构想,又是南南合作的伟大构想。下一步将建设几个大的经济走廊,包括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把现在的铁路、公路、航空以及一些重点的城镇、口岸、边境、开发区、产业园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产业增长格局。
近年来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只是能源企业,也包括服务类、高新科技企业。刘劲松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并不多,这些国家对华投资总规模也不大,均有很大增长潜力,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瑞银经济学家浦永灏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决策层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建资本输出的渠道,与其让钱吹出泡沫,不如让这些钱走出去搞基建,进行真金白银的建设。”
民生证券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十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初期将出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随后则是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由此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机会。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中国“走出去”的大战略基金详解投资机会。
当“一带一路”这个崭新的全球化战略开始落实之后,中国许多的传统经济将进入“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比翼齐飞的系统性行情阶段。基建承包商、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通信设备、物流、金融、军工等将全面受益。在国家战略思想转变过程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中国“铁公基”内相应行业和公司,存在着较大的盈利和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